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商朝需要在关中建立稳定的前进基地,而老牛坡位居关中盆地中心,有铜矿资源,还有商人征服者上百年的经营史,各方面条件都最合适。
崇国食人者
大约在武丁时代,老牛坡出现了两座大型建筑。
一号基址东西长30米,南北宽15米多,夯土地基厚1米,上面曾有多座分体建筑。
能识别出三座建筑痕迹,其中的F3相对完整,
一号基址F3房基发掘绘图
二号基址发掘绘图
长11米多,宽近6米,是“一座面阔四间、进深二间、面东二门、前有走廊、屋顶为两面坡式的中型房屋建筑”
。
它很可能是崇侯虎家族成员的住宅。
二号基址与一号相距100米,被雨水冲毁了一部分,南北长23米,东西宽12米,夯土地基厚1.3米,复原出的柱子,有南北五排,东西八行,是一座大型单体殿堂建筑。
这里可能是崇侯办公理事的朝堂。
为保护房屋遗迹,考古队没有发掘夯土地基,所以无法确定是否有人奠基。
但在发掘之前,村民曾在这里修建一座砖窑,留下的土崖断面上恰好有“小儿骨架一具”
,被压在室内地面之下。
如此偶然的机会都能发现尸骨,看来用人奠基的数量应当不少。
在夯土台基宫殿区的东侧,是土著农夫的房屋,还延续着制造花边陶罐和石璧等传统。
武丁大扩张时期,因到老牛坡定居的商人越来越多,一些农夫遂被驱逐,供新来的商族人营建新居。
而土著们的房屋,则正好用来做垃圾坑。
这是黄土地带特有的“地窖”
式房屋:地上挖一出近圆形坑(直径3—5米,深1.5—2.5米),坑口搭草棚遮挡风雨,坑壁上挖出供上下出入的阶梯。
从关中到伊洛和晋南是黄土分布带,而黄土有较好的垂直层理,不容易倒塌,适合挖掘地窖,而且保温性好,比较宜居。
这种地窖式房屋使用了上千年,从仰韶文化晚期直到商周。
但自商人大量来到老牛坡后,这种地窖灰坑就不仅埋有陶片等生活垃圾,更还有人骨。
比如:
H5底部有人骨架两具,人骨很不完整,且和猪、狗的骨骼混杂在一起。
发掘报告推测,“显然是死者被砍杀后而随意扔入的”
。
H19底部有人骨架一具,“除头骨外,骨骼亦残缺不全,显系非正常的死亡现象……同时还发现有鹿角、碎骨、大小不等的河卵石、已经成堆的烧土灰烬”
。
H17底部”
紧靠坑壁发现一个完整的人头骨,近头骨处有大量草
H19平面及剖面图
耕土灰土黄褐色土黄灰色土褐色土灰褐色土淡黄色土
H8平面及剖面图
木灰,在草木灰烬中还有烧过的动物骨骼、鹿角和红烧土块”
。
上述三座灰坑,人骨都在底部,显然是垃圾坑刚使用时扔进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