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5张国硕:《盘庚迁都来龙去脉之推断》,《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
6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沮北商城宫殿区I号基址发掘
简报》。
7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
8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队:《1987年安阳小屯村东北地的发掘》,《考古》
1989年第10期。
9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殷墟的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
石璋如:《北
组墓葬》(1970年)、《中组墓葬》(1972年)、《南组墓葬附北组墓补遗》(1972年)、《乙区基址上下的墓葬》(1976年),均为(台北)“中研院”
史语所出版。
10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1973年小屯南地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9集,科学出版社,1995年。
11石璋如:《殷墟建筑遗存》,(台北)“中研院”
史语所,1959年;陈志达:《殷墟》,文物出版社,2007年。
12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殷墟的发现与研究》。
13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T550号大墓》,(台北)“中研院”
史语所,1976年,第25页。
14以上详见郭宝钧《1950年春殷墟发掘报告》,《中国考古学报》第五册,1951年。
15梁思永、高去寻:《侯家庄?1550号大墓》。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
墓穴中央挖有方形墓室(椁室),二层台上有大量殉人尸骨,这些尸骨在底片上进行了描色以便观察。
17图片来自“中研院”
史语所。
18安阳亦工亦农文物考古短训班、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发掘队:《安阳殷墟奴隶祭祀坑的发掘》,《考古》1977年第1期。
以下引用该报告的文字和图片不再单独注明出处。
郭宝钧:《1950年春殷墟发掘报告》,第45页。
王平、顾彬:《甲骨文与殷商人祭》,大象出版社,2007年,第88、97页。
唐际根、汤毓赞:《再论殷墟人祭坑与甲骨文中羌祭卜辞的相关性》,《中原文物》2014年第3期。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安阳武官村北地商代祭祀坑的发掘》,《考古》1987第12期。
同上。
于省吾先生认为,“奚”
字“象人的顶部,发辫直竖,用手捉之”
,而“皴是从戌奚声的形声字,系用斧钺以斫断奚头,是杀戮之意”
。
参见于省吾《殷代的奚奴》,《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6年第1期;胡留元、冯卓慧《夏商西周法制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88页。
姚孝遂:《商代的俘虏》,《古文字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79年,第371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