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此时在这个真空地带上也是打地昏天黑地飞沙走石,一群修行人以及萨满巫师在斗法。
知焰、积渊、积潭三个人飞在空中围住了左游仙。
积渊祭出两仪钩,空中黑白二气盘旋呈现涌动的太极图案;积潭挥舞点金笔,一片星星点点地金光如云如幔;知焰在三人中修为最高,无形之器穿云梭出手时还带着动人心魄的杀伐琴音。
再看左游仙,已经化成三头六臂,一手持昆吾剑,剑芒四射抵住穿云梭;一手持混元幡,扫向点金笔发出的如幔金光;一手持子午盘,变幻阴阳打乱积渊祭出的黑白二气,以一敌三竟然丝毫不落下风。
梅振衣在哪里?梅振衣就在左游仙下方,一脸木然的坐在地上,周围是天昏地暗,方圆一丈之外连一块碎石头都找不着,一切都化为齑粉。
而他竟然安然无恙,打斗中的四名飞天高手都非常小心,法力的余波都远在梅振衣的一丈开外。
,!
十二名东华门弟子,各持法器腾空而来,围在车边的一群萨满巫师咿呀怪叫着迎住,一瞬间战阵最前端法宝横飞光华四射。
已经斗成一团。
战斗在战阵的最中心和两翼最边缘率先打响,突厥骑兵立刻催动战马也发起了冲锋,如潮水一般涌下河谷,挥舞弯刀向唐军扑去。
在战争史上的各种战例中。
步兵阵对抗大股骑兵的冲击,往往处于绝对地劣势,但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唐代的很多战役,也包括这一场大战。
突厥骑兵往往是在百步以内骑马射箭,三十步内收弓拔刀,冲击力非常惊人。
但唐军战阵前的士兵此时个个站的笔直面不改色,似乎就像没有看见这些气势汹汹的敌人。
突厥骑兵冲下河谷。
天空突然传来连成片的嗡嗡之声,抬头看去,下雨了——箭雨!
唐军并没有在运动战中对射,而是按照多兵种操演的战术,距敌一百六十步,后排弩军齐射。
强弩地射程比弓箭远了近一倍,但射出一箭后上弦较慢,连续射速有限。
因此需要事先准备好。
看旗语下令发动齐射。
弓箭与子弹不一样,正面射来是可以看见的。
训练有素的士兵有很大概率能格挡或躲闪。
但是裹挟在大军中,面对覆盖性的射击,中不中箭只能看运气了。
强弩齐射,突厥骑兵倒下了一大片,其余的骑士仍然怪叫着向前冲锋。
一百步,弓手齐射!
一般弓箭手能够射穿皮甲地有效射程大约是六十步,百步内张弦射出,到对方冲锋迎上,正好是六十步左右距离,突厥军人仰马翻倒了一片。
在这么紧张的气氛下还能计算的如此精准,号令下达的如此沉稳,士兵一丝不差地齐射完成,要经过长期的操演。
裴行俭治军之严是有名的,梅孝朗也受其余荫。
弩兵发出两轮齐射,弓箭手射出了六箭,河滩之上落箭如雨,密密麻麻到处插满了箭杆和倒下的人马,突厥付出数千骑的代价终于冲到了对岸。
这是一段上坡,受到箭雨以及前方倒下人马的阻挡,冲锋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距敌二十步,弓手撤弓加入战锋队,一片震天的鼓响,随即十几万人齐声大喝,就见刷地一下,唐军阵中突然伸出了一片整齐的獠牙,原来是所有的人一齐拔出了刀。
这刀按唐代的度量衡有五尺长,笔直的刀身,刀尖是斜的,刀背两侧都开有血槽,刀柄很长,挥刀时可以贴到肘部,并用包模技术局部淬火,韧性和锋利程度都极佳。
冷兵器时代的绝唱——大唐陌刀!
在世界冷兵器战争史上,用这种刀来大规模的装备战阵成为制式武器,是一件非常奢侈地事。
刀光如浪如雪,就像一堵刺眼地无边刀墙,唐军动了,不是冲锋,而是随着战鼓声整齐的向前推进,每一步落下都有山摇地动之感。
想当年吴王杜伏威在江淮军中善用刀阵,今日梅孝朗也用刀阵,规模和威力要比当初地江淮军强大多了。
一堵锋利的刀墙迎上了冲在最前面的突厥骑兵,惨叫声、马嘶声、金鉄碰撞声、利器切入骨肉的摩擦声在每一个人的耳边响起。
唐军的每一名战士都毫无惧色,目不斜视只看前方,随着战鼓声整齐地向前推进,甚至挥刀劈刺的动作都带着整齐的节奏。
哪怕被对方的兵器刺中了身体,也一样的挥刀向前刺杀保持着阵形不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