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那么神识如何在诊脉时延伸观测他人呢?这就需要锻炼了,锻炼的功夫就是孙思邈临别时所授的“灵山心法”
。
除了饵药、导引、辟谷等辅助修炼法门之外,孙思邈教梅振衣最根基的道法就是“省身之术”
与“灵山心法”
。
省身术是感知与锻炼自身炉鼎的,还可以惠及他人用以医道治疗,而灵山心法往玄妙里说是一种与神灵沟通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一种锻炼神识的法门。
神识重新清明之后,感觉要比穿越前的那一次修为突破更加精深敏锐,他不用看也不用听,似乎就能感知到静室中一切物体的存在,甚至窗外小虫爬过那细微的震动。
这种感觉一开始非常好,你几乎觉得自己无所不知,但时间稍长便是一种困扰,比如一只蚂蚁在地上爬,都可以吵得你睡不着觉,在夜间体会的尤其明显。
梅振衣并没有什么困扰,孙思邈早就教过他收敛神气之法,达到一种既能敏锐感知又不受纷扰的状态。
此时就能看出来修行人有上师与无上师的区别,假如有人无师自通突破门径唤醒神识,会被这种奇异的感觉困扰很长时间,有的妖精自感成灵,不走运的甚至会被困扰多年,直到悟性修为更进一步才能解决,于是干脆躲在深山洞府中不出来。
,!
。
这还不够奇妙,当谈到那个人生活的时代,那人竟能纠正心理学家们对历史了解的误差。
到最后沟通者给弄糊涂了,开始怀疑这子虚乌有的人物真的存在过。
人神秘莫测的心境是一座可开启的灵山,现实甚至比任何科幻小说更离奇怪诞。
这个著名的实验已经非常接近于古代修行人的鬼神之说了,只差一层窗户纸没捅破。
一个合格的修行上师会给弟子留下真正的“心印”
,包括日常言传身教所含有的一切信息,当师父不在时,弟子还可以在一种特别的入静或冥想状态中“见”
到他,与之交流。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并不是很神秘,比如张三留给你的印象很深刻,遇到什么事你会思考“假如张三在这里,他会怎么说,又会让我怎么办?”
然后会得出一个结论。
而修行高人能把这个过程直观化、具体化,可以在神识中招唤出师父或某些鬼神的形像,和他直接交流。
有些东西师父教徒弟了,徒弟也听懂了记住了,但修行不是在学校上课,具体的境界和各种法术神通是要一步步实证的。
有时候师父传完法就走了,弟子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修炼,所依靠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这种心法。
那么在神识中招唤出来的师父,是否就是师父本人呢?是也不是!
说他是,是因为与之交流所说的话,回答的问题,与师父在时不会有什么两样,因为这个形像本身就是上师传道时留下的一切信息。
说他不是,因为那只是神识中的一道心印,他不会再告诉弟子以前没有传授过的东西。
如果弟子有什么新的收获或突破,那也是在这种交流点拨下自己求证的,只不过通过这种方式感悟。
为什么修行人自古以来要修到大成真人之后,才可以正式为传法上师收弟子入门呢?就因为如果不到大成真人境界,就不能给弟子留下心印,师父一旦因故离开,弟子修行就无所适从了。
弟子要使用这种心法也是有条件的,比如有的门派首先要修成“回魂仙梦”
能够巨细无遗回忆起此生一切往事,然后才能运用此种心法,丹道弟子至少要有“灵丹”
境界,佛门弟子至少要能入“三禅”
定境。
再比如说密宗有一种“本尊上师法”
,修行中可以与上师交流,而那位“本尊上师”
在现实中或当时的年代中,对于其它人是根本不存在的。
甚至有人悟性极佳只看道藏典籍,突然开悟也能修行有成,他甚至能与留下法门的“上师”
进行神识中的交流。
这种情况看上去很神奇,但交流的范围不会超出他所悟的内容,弄不好也会入魔,也算是一种类似的心法吧。
孙思邈当然不会教梅振衣密宗本尊上师一类的心法,他是行医的道士,而且梅振衣拜师问道时开口谈的是鬼神之说,临别之前孙思邈秘传心法叫作“灵山心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