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刘夫子无力的摆摆手说:“再好的研究成果也得推向市场才有价值,不要多说了”
那学生依旧不依不饶:“刘教授,这可是申请了专利的,而且这个价格与我们的投入很不匹配的,就连成本都不够啊,这赔本的生意学校那边也不好交代呀。”
“学校那边我自有交代,你啥都不要说了!
这不是你们能做主的事情。”
刘夫子教授大包大揽的气势着实让人佩服。
高宏达心里偷偷说:“你们这师徒俩不去街上卖布头真是屈了大才了,明明可以去搭班子说相声,偏偏要来研究食品!”
他忍不住嘴贱,半开玩笑的问:“刘教授家里是开布店的吧?”
那刘夫子明显一愣,赶忙摇头否认。
他有点奇怪这个年轻人怎么忽然问这个毫无关联的问题。
显然他平时是不听相声的。
叔叔用眼神把高宏达抽了一顿,赶忙接过话头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夫子家里是世代卖假酒的!”
这下刘夫子算是炸了毛了,指着老同学的胸口说:“从上学那会儿80年代说到现在都几十年了,这破事就过不去了是吧?我们家的酒可都是纯粮酿造,用的都是新鲜的高粱米,陈年泥池发酵,哪里是什么假酒?你要再说这话,不要怪我翻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高宏达一脸疑惑,怎么这同学两个开玩笑还开急眼了呢?十分好奇的问刘夫子到底出了啥情况,刘教授深深叹了一口气,生意也不谈了,说起了当年的陈年往事。
刘夫子70年代初出生在四川南充,家里世代酿酒确实没错,他们家乡地处山区,常年湿热,山里湿气瘴气较重,乡民们都习惯拿酒泡点草药蝎子之类的用来对抗湿气,酒卖的并不贵,甚至没钱的乡亲们拿点高粱米就可以按比例换上一壶酒。
在那个主张贫困光荣的时间里,一家人从年头忙到年尾,也只是图个温饱而已。
家人倒是在几次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运动中,非常幸运的保存了自家的祖产。
刘夫子读到高中面临高考前,他父亲托关系找到知青点的知青队长张富林,请他帮忙辅导自家孩子功课,那张富林来自甘肃银川,长了一张大脸,有一个大饼的绰号,因为那张脸看起来确实像一张大饼,还撒满了芝麻。
这个张富林虽然是知青的队长,那点高中知识储备还不如刘夫子呢,辅导的东西跑偏的严重,后来一个叫马甜甜的女知青实在看不下去了,主动要求代替他辅导夫子,因为她也在复习准备高考,都是花一样的年纪,一个血气方刚,一个温柔体贴,于是两人很快在学习的间隙钻了小树林。
这让暗恋马甜甜的张富林心如刀绞,也是怀恨在心。
这张富林几次偷偷摸摸跑到公社去举报刘家投机倒把,都被公社给赶出去了,这都80年代了,改革开放后允许私人进行商业经营。
张富林实在不甘心,就把坏心思放在了刘夫子家的高粱酒作坊上,他尝试过半夜趁人不注意去放把火,结果差点被连夜处理酒糟的刘家人发现,第二次去放火的时候,刚把点着的刚才扔上房顶,这蜀犬吠日的地界上,一场大雨毫无征兆的浇灭了那几个火星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