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710章 挖煤的土包子(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除了万科这个老大之外,实力最为强劲的房企是几家有央企背景的企业。

比如海外发展公司,是中国建筑工程中公司控股的企业;华润置地背后是华润集团;保利地产背后是保利集团等等。

那个时代有很多国有企业也纷纷向房地产行业投资,国企在融资方面是有优势的,所以国企旗下的房企,也混的风生水起。

央企背景的房地产巨头之后,才轮到诸如恒大、万达、富力、碧桂园、合生创展这一类的民营房地产企业。

这些虽然是民营企业,但是在房地产行业当中也是佼佼者。

除了这些本土企业之外,港资的房地产企业,也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中不容小觑的一股势力。

港岛的房地产行业比较发达,大陆房地产行业的很多规则,都是学习了港岛。

而港岛就那么大的地方,开发潜力有限,所以港岛的房地产商很早就在内地投资项目。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诸如长江实业、恒基兆业、新世纪、新鸿基等港资房企,就开始进入内地市场,公摊面积、楼花、按揭住房等新颖的房地产理念,对于刚刚起步的内地房地产市场而言,毫无疑问是一种冲击。

强大的资金储备,以及地方上对于招商引资的欢迎,也使得港资地产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他们的野心。

港岛地产商成熟的运营经验和商圈构建的模式,也成为了内地房地产企业学习的范本。

入沪更是港资企业的重要战略,1992年到1997年之间,刚起地产在上海拿了不少的土地,港资地产明显是在押宝上海,第一批跨过黄浦江,开启“浦东新区副本”

的,也正是那些港资大老们。

到了2006年的时候,港资地产在上海滩的版图达到了巅峰,港资六大房产商在上海滩撒下重金投资,从南京西路到淮海中路,从静安寺到徐家汇,八成的高端工务中心和甲级写字楼,都是港资经营。

所谓盛极则衰,次贷危机让房地产棋盘发生了反转,内地的房地产企业迅速的发展壮大,很多内地房企也学会了港资地产的商业和运营模式,而且运作的更好,港资房企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逐渐开始收缩业务。

2013年以后,港资企业纷纷进入到“卖卖卖”

的模式,最典型的就是长江实业的李超人,连续多年抛售内地资产,套现上千亿,当时的新闻也经常有报道。

外国经济学家也借此唱衰中国经济,“中国崩溃论”

又被炒作起来,国内也有网民说,别让“李某人”

跑了!

但是以几年后的眼光看,当时港资房企撤退,纯属是竞争不过内地房企,所以只能尽早套现离开。

当年港资进入到内地市场时,第一大优势是资金雄厚。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地房企的发展壮大,港资房企的资金已经没有优势了。

港资房企的另一大优势是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这一点也被内地企业学的差不多了,甚至是青出于蓝,最起码在本土化运营方面,内地企业是更胜一筹的。

港资房企的两大优势全无,在竞争上很难取得优势,自然只能暗然退场。

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其他各行各业也都是如此,那些离开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大约有8是因为成本因素,2是因为政治因素,而90以上都是因为竞争不过中国企业。

这个结论是有数据支持的。

在2010年,有148家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细分市场份额能占据第一名的位置。

到了2015年,还能在中国拿到市场份额第一的还剩下57家,短短五年时间少了近三分之二。

这些企业都哪去了?当然是竞争不过中国企业,失去了市场。

而到了2021年,只有七家外资企业,可以在其细分市场份额拿到中国市场的第一名。

分别是ib、英特尔、ad、特斯拉、苹果、宜家,以及可口可乐。

估计到了2022年,特斯拉有可能被踢出这个榜单,他们在华的市场份额,很有可能被比亚迪所取代。

……

同时放出八块土地,这是难得一见的大肥肉,各大房企无不摩拳擦掌,想要吃到这块肥肉。

每一家企业也都知道,不可能独自吞下这八块土地,虽然很多企业都有这个资金能力,但是面对诸多竞争对手时,即便是那几家顶级的房企,也没有吃独食的能力。

更何况政府在卖地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个平衡,不可能将所有土地交给一家开发商,任由一家独大,没有竞争的话对于当地的房地产行业也是不利的。

既然不可能一口气吃下所有的八块地,那么各大房企便将目标缩小,争取来个“保一争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从火影开始的黑影兵团斗破苍穹奋斗在修真界无边维度回到过去当特工唐大侠写了一千篇原耽全职艺术家快穿之精分主神的心尖宠从苇名城走出的无双剑圣帝宠绝色星蕴师妙手神农末世重生小娇妻战极通天穿成女主的反派姑姑火影之神级系统漫威:圣斗士之父[综英美]我在超英世界里开鬼屋七十年代小娇媳人在斗罗,没有魂环强臣环伺文娱万岁穿进游戏后我狂暴升级离婚后我成了娱乐圈大佬我弟子明明超强却以德服人人在诸天,从被通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