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冬令营的题目,出得很有水平。
第一题是一道代数题,已知一个不减的正整数列,个子列中包含n个不同的正整数,要求证明数列通项求和公式的下界。
林知夏动笔证明了另一个命题,再缩小范围,套用在题目限定的求和公式中,飞快地解决了这道题。
接下来,她遇到了平面几何与组合问题。
林知夏一分钟都没耽误,直接在答题纸上写下她的思考过程。
所谓的“奥数竞赛”
,其实就是在考场上闷头做题。
而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就是和全世界的参赛选手一起闷头做题。
竞赛与考试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林知夏毫无压力。
数学竞赛分为两天,每天考三道题,每道题21分。
林知夏做完试卷之后,又被卷子上的题目勾起了思绪。
她坐在教室里,满脑子都是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
当她走出考场,再次与省队的领队老师汇合,老师问她考得怎么样,她下意识地脱口而出:“阿贝尔群及交换半群。”
老师愣住了。
省队的其他同学也愣住了。
林知夏忙说:“我考得还行。”
省队里的大部分选手都是男生,女生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放眼整个冬令营,女生的数量都不占优势。
历年的国际奥林匹克战场上,各国的国家队都是以男性选手为主。
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林知夏在竞赛场上很受关注。
对了,还有一个原因——她的年纪太小了。
她谨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次试卷的题目,很精彩,尤其那一道组合题,构造巧妙,从抽屉原理入手,没有超纲,又锻炼了思维。”
她身旁的一位男生却说:“那道题,没什么可讲的。”
林知夏抬头望向他。
这位男生,正是省立一中高中竞赛班的学长,名叫管彤。
管彤学长今年十七岁,高三在读,已经获得了保送名额。
他算是高中竞赛班的优等生。
他的目标是国际数学奥赛的金牌,今年是他夺冠的最后一次机会。
林知夏认为,她和管彤有代沟。
管彤经常反驳她的观点——无论她发表了哪方面的意见,管彤都会立刻提出不同的看法。
相比之下,省队里的另一位名叫洛樱的学姐,就比管彤的态度好多了。
洛樱是省立一中高二竞赛班的学姐。
2005年的高中社团迎新会上,林知夏曾经和洛樱打过照面。
她记得,那时候的洛樱学姐还在高中部的培优班。
后来,学姐转去了竞赛班。
据说学姐平常极其刻苦,她清晨起床,凌晨睡觉,努力了整整一年半,才在竞赛班站稳脚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