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后记



说到撰写系列小说时难以回答的问题,代表性的例子是「到哪里是一开始就构思好的剧情?」这个问题,要是回答「完全没有特别构思」听起来像是豁出去摆烂,可能会害得大家失望,回答「一切都是按照计算符合计划的既定路线」也总觉得怪怪的。实际上回答「构思到某个程度,多少因应状况与时事表现得符合常理,临机应变加入或收回新要素,尽力整合到满意的程度」感觉比较正确,但如果有人问这么笼统的答案哪里正确就到此为止了。总归来说这是「比例」或「程度」的问题,若问究竟是一还是零,预先规划再怎么周详的小说作家,也没办法完美按照计划完成整部系列作品吧。毕竟实际着手之后,可能会发现写的和想的完全不一样,也会遇到一些写出来才知道的问题,要是始终坚持原本的计划,我不认为是多么正确的做法。贯彻初衷当然也很重要,不过「试过不行再重来」应该也是一种做法。重点或许不是「从最初构思」,而是「构思到最后」,不断重复认同或不认同这种做法。



那么回过头来,说到《物语》系列的状况,二○○六年出版《化物语》上下集的时候,若问我是否稍微预想过本书的内容,虽然记忆不一定准确,不过老实说应该连一个字都没想过吧。连一个字都没有喔。别说《化物语》,撰写上一集《抚物语》的时间点,应该也是连一个字都没想过。可能至少想过一个字吧。不过,若问我是否什么都没想,我觉得也不是。想必是在各方面思考再思考,构思再构思,累积十年以上的时间之后,以某种形式呈现出来。让人觉得思考的心力并没有白费。即使想到的点子没使用,这种思考回路也已经形成,所以就某方面来说也成为一条可走的路。就这样,本书是以百分之百的兴趣写成的将来,也是完结《物语》系列的第二十二集,阿良良木历的二十三岁时代,第外季的最后一集———《结物语》。



封面请VOFAN老师绘制身穿纯白新娘和服的战场原黑仪。谢谢老师。她也是二十三岁喔。封面的她拿着钉书机,和《化物语》的封面相互呼应。我在十年前完全没料到战场原小姐会以这种造型上封面。那么,接下来要构思什么样的剧情呢?



西尾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