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十一章:了解实情(2 / 2)

两个人顶着风雪,一路行走,这才到了军营。

军营并非是那种简易的帐篷,也非是临时搭起的大帐,而是建造好的房屋。这些房屋一排排的,看上去十分的整齐,坐落在平凉城内的东侧,贴近校场,方便训练。

偌大的平凉城中只有少许的一千多户居民,因为战乱,平凉城周围的百姓都迁徙到了内地,所以给人一种荒凉的景象。不过,在大雪的天气里,整个北方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所以也就显示不出这种荒凉来。

平凉城是极具战略位置的,就连城墙都修建的又高又厚,为了防止西夏人的入侵,战事一开,平凉城也就成为了周围百姓和军士躲避西夏骑兵攻击的最好的地方。

袁元和赵构一起,穿梭在军营的各个营房中,对士兵也都嘘寒问暖的,让士兵对于这个新上任的平凉军节度使感到了一丝好感。

从军营回来之后,袁元严重地觉得士兵生活的很是清苦,便直接去了种师道的府上。

进了种师道的府宅,袁元被士兵恭敬地迎接到了大厅里。

没多久,种师道穿着便装便走出了出来。

“袁大人,此时造访,必有要事吧?”种师道拱手说道。

种师道是北宋名将,原名建中,又名师极,字彝叔,洛阳(今属河南)人。种氏三代为西北名将,他的祖父种世衡即为镇守西夏的将领。种师道初任文职,因有谋略,后改武职,抵御西夏有功,成为名将。(注:种,念g。)

袁元见到种师道穿着十分朴素,加上他头发胡子都已经发白了,怎么看怎么像一个十分慈祥的老爷爷。他虽然在官职上高种师道那么一点点,但是见到如此的老者,他的恻隐之心自然会有所动。

袁元走上前去,拱手说道:“种老将军,我是年轻后生,遇事难免有点毛毛躁躁。您是德高望重的老将军,我的官职虽然高你一点点,可是我们私下就不必如此客套了。您可以叫我小袁,我就叫您种老,如何?”

种师道见袁元如此平易近人,便笑了笑,点了点头,说道:“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吧,老夫自然会遵从大人的意思。”

袁元见种师道对他还是有点见外,便摇了摇头,心中想道:“这也难怪,我和你只不过才见了两次面,彼此又不怎么了解,也谈不上有什么感情,你如此做法,也不算见怪。种师道这个时候应该有六十七八岁了吧?大宋果然是个很好的王朝,许多人都能活到六十岁以上,这也说明了大宋的水土好啊。师父七十多,岳父蔡京也是七十多,童贯六十多,种师道也是六十多,这也足以说明了他们都具有养生之道啊。”

“大人……不,是小袁……小袁……”种师道见袁元呆在了那里,便急忙喊道。

赵构站在袁元的身边,急忙拉了一下袁元的衣角,然后他对种师道说道:“种老,我师父今天来找您,是有事情要商量,还望种老能够从旁协助!”

种师道对赵构很是恭敬,拱手说道:“殿下尽管说,臣定当会竭尽全力。”

袁元被赵构一拉,便回到了现实中来,对种师道说道:“种老,这里我是客,您是主,长时间站着也不好,种老就快坐下吧!”

种师道“哦”了一声,笑道:“老夫老糊涂了,忘记这茬了。快,快请坐!来人,上茶!”

三个人分别坐下,袁元便直接切入主题,拱手说道:“种老,我今天去视察了一下军营,见军营里的士兵都在忍受寒冬,想从根本上调节一下这样的状态。”

“上面只发了这些御寒的衣服,老夫也没有办法。老夫曾经多次找宣帅讨要,宣帅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所以老夫也想不到什么驱寒的办法了。”种师道无奈地说道。

袁元道:“不能依靠宣帅,宣帅高高在上,怎么知道我们的清苦。我有个想法,不如将每个营房内都做一个火炉,然后将火炉点燃,也可以使得营房温暖,等过了这个严冬,以后再进行集体改造,铺设暖气,冬天也不用再害怕寒冷了。”

“制造火炉?哪里有那么多木炭啊?”种师道听了袁元的话一知半解地说道。

袁元道:“不用木炭。西北多煤,可以用煤来做燃料,而去煤也耐烧,有如此资源,为何不知道利用呢?”

“煤?什么叫煤?”种师道好奇地问道。

袁元嘿嘿笑道:“就是和木炭差不多的东西,像黑黑的石头那种。”

“黑石头?平凉城外的山上倒是有不少黑石头,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那种叫煤的东西?”种师道说道。

袁元道:“放心,就算不是,我也能够找出煤来。这样的资源,我们要是不好好利用的话,也只是暴殄天物。种老,平凉有多少驻军?”

种师道缓缓地说道:“加上你来到了两万多军队,一共有三万五千人的禁军,六万厢军。”

“九万五千人?这个数字很庞大啊!”袁元道。

种师道摇了摇头,说道:“其实不然,军队的规矩不知道你清楚不清楚。表面上有这么多人,实际上六万的厢军里是有水分的。六万厢军全部掌握在德顺军、镇戎军、怀德军的手中,三军的都指挥使都是刘法旧部,实际上,老夫掌管的平凉驻军只有一万人而已。一旦和西夏有了战事,那些厢军肯定会不战自退,而老夫的平凉驻军便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老夫才会再三要求从京师调集禁军前来。”

“原来如此。那也就是说,我能直接指挥的军队,就只有现在在平凉城里德三万多人马吗?”袁元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