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十章 殿前争论(2 / 2)

不应该是要到嘉靖年间,才有倭寇的?

朱允熥对于这段历史印象不是太深刻,只是隐约记得,戚继光活跃在嘉靖年间。

因而,对于倭寇的印象,便停留在那一个时期。

“所以,如今的大明王朝,并没有那么强大。我们还是应该休养生息,先把自己强壮起来。而不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北伐。”朱允炆将自己的观点抛了出来,其实,这也是大多数江南士族的主张。

比起能征善战的淮西勋贵,江南士子们更擅长治理国家内务。

如今大明仍然四处征伐,淮西勋贵依靠着彪悍战功,一直把持着大明最重要的几个位置。

江南士子们迫切的需要让帝国转变方向,而朱允炆便是他们选中的那个人。

毕竟,两位有机会继承皇位的皇孙里,朱允熥的身份,天然与淮西勋贵靠的更近一些。

背景相对薄弱的朱允炆,便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朱允熥总算想明白,为什么朱允炆上台以后会迫切的想要削藩。

真的是因为,藩王们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吗?

朱棣甚至将自己的三个儿子,都送到京都作为人质,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真的,很想造反吗?

以朱允熥想来,倒也未必。

“北方鞑靼,南方倭寇都是小患,大明自己强大才是关键。二殿下一针见血,把问题看得十分真切。”徐耀祖虽然也是军中悍将,可他却十分支持朱允炆的想法,“我大明这些年将鞑靼人拦在长城以外......”

“二哥,徐大哥,小弟觉得你们说的都不对。”听到这话,两人同时回头看向一旁的朱允熥。

朱允熥眉头紧锁,接着说道:“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有些人,只能把他们打疼了,打怕了,他们才不会瞎折腾。如果汉武帝不打匈奴,能有强汉之名吗?如果唐太宗不南郑北张,能安心发展吗?”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

朱允熥等人在大殿门口的交谈,吸引到百官的注意。

虽然他们没有靠近,却多少能够听到一些内容。

“三皇孙的态度太过强硬,过刚易折啊。”

“比起二皇孙,有些言论还是太过刚烈了一些。”

听到周围的言论,朱允炆脸上挂起一丝得意的笑容,“好了三弟,我不与你争论这些。黄师还在等我,我先去上课了。”

看到朱允炆离去后,徐耀祖这才松了口气。

“三皇孙,军中事务繁忙,在下先行告退。”徐耀祖朝着朱允熥一抱拳,转身也离开了大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