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6章出了那里,就只是老农(2 / 2)

曹氏看着,忙开口说道:

“农家小妇人,没有这么多说道,一张桌子吃饭就行。”

车夫听了,抱拳拱手,礼敬有加的道:

“三奶奶客气了,我能陪三爷吃饭已经是荣幸,断不能那么没规矩。”

车夫是满月山庄的人,靠谱、实在。虽然知道的不多,可却明白齐妙跟世子爷的关系。那会儿马车前的亲昵,他可是看在眼里。

梁安听了没再谦虚,比划个“请”的手势,道:

“咱们落座吧。折腾大半天了。”

四个人分别坐下后,车夫又起身把屏风拉上。

曹氏见了摇摇头,拿起勺子给女儿盛饭。

饭桌上,四菜一汤。

鱼、肉、虾仁汤,准备的很精致、丰盛。

齐妙看着菜色,深吸一口气,接过饭碗。

说实话,这些日子她都没好好吃饭。

守灵七天之后,除了喝粥,就是喝粥。

喝的眼睛都快蓝了。

曹氏瞅着巴掌大小脸儿的闺女,心疼的说道:

“这几天家里做帮工饭,你也多吃一些,都瘦了。”

齐妙喝着虾仁汤,听到母亲这么说点点头,故意往曹氏的手上蹭了蹭,道:

“放心吧娘,我不会亏待自己的。”

曹氏颔首,不过却也不住地给齐妙夹肉、鱼。

只不过小妮子近半个月都没吃正经东西,这几日吃的又不多,心事重,胃早就已经饿小。

只吃了小半碗饭,便已经吃不下了。

曹氏见状,心疼不已,但又无可奈何。

梁安跟车夫聊天,问着这些日子镇上有没有什么新鲜事儿。

吃饭闲聊,农家经常有的事情。

车夫倒也配合,不过只是说些无关痛痒的话题,便不再说了。

王文良的事儿,李朝阳的事儿,统统都没有多嘴。

显然,大户人家的下人,都是经过专业训练过的,想从他们嘴里知道些事儿,根本不可能。

曹氏想了一下,咽下嘴里的东西,隔着屏风说:

“孩子他爹,既然明儿就要找人盖房子,那一会儿你跟妙儿上街买些东西吧。正好那尿褯子没人洗,我帮着忙活忙活。”

夫妻多年,默契十足。

梁安听到这话,忙不迭的“嗯”了一声,继续往嘴里扒拉饭。

齐妙坐在一旁,心里十分佩服这对夫妻。

买东西这事儿是真,曹氏帮着忙活也是真,不过最重要的是——

去街上买东西可以听到些事情,这个才是最最关键。

如果时间允许,她还想去趟李军山家,不过应该不可能,而且还得避避嫌……

吃过午饭,孩子醒了,原本曹氏要帮着洗尿褯子,那俩婆子没有同意,让她跟孩子玩,他们去洗尿褯子。

小家伙睡醒会四处乱瞅,但却不会哭闹。

婆子说他很少会哭,更不会闹。

十分懂事儿,特别好带。

齐妙听了也放心许多,至少晚上母亲过来陪孩子睡,不会受罪、折腾了。

梁安带着齐妙上街,在小摊前溜达。

卖什么的都有,父女俩谁也没注意东西,只是听行人们聊天。

基本都是说这次克扣种子银钱、影响春耕的事情。

说实话,齐妙有些生气。

不说旁的,以前李朝阳在位的时候,没少造福老百姓,事事以老百姓的利益出发。

就是去年那场疫病,李朝阳都亲自来到村里,去看、去查、去解决。

可没想到事出之后,竟然没有一个会相信李朝阳的为人,除了乱扣帽子,胡言乱语,还有什么?

火大,恼怒,愤怒。

深吸一口气,努力的平复心神。

突然觉得肩上一紧,仰头看着父亲,茫然了。梁安就那么搂着她,低声说道:

“稳住心神,不要被流言蜚语所困扰。记得,从咱们出了那里之后,咱们就是普普通通的老农,明白吗?”

齐妙听了点点头,伸手摩挲了一把脸,整理心情。

的确,他们现在只是七家屯的普通小老百姓。

什么红狼,什么齐家后人,都不是他们应该有的。

反手挽着梁安的胳膊,故作无事的说:

“爹,咱们买些鱼、肉啥的吧。鸡蛋不用,家里就够了。”

“买鲫鱼吧,小点儿的,熬汤、出数。”梁安附和着说。

父女俩边说边走。一路走来,基本都是一些关于李朝阳的坏话,至于王文良……根本没有。

连提的人都没有。

看起来那边,还没有把消息放出来。

至于什么时候……就像梁安说的,跟她没有关系,她只是一个小小村姑。

买了些猪肉,几条鲫鱼,便折返回了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