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9章(2 / 2)


  如果送嫁亲对男方家的评价高,那当然是皆大欢喜。如果评价不高,新娘子回门的时候,岳家会把女婿提溜到跟前旁敲侧击地数落一顿。

  甚至曾经发生过有人家因为送嫁亲被男方家人怠慢了,一气之下冲到男方家,把才和新郎拜过天地的新娘子又给抬回家去了的这种囧事。

  所以,婚宴当天,男方家的人会使出浑身解数巴结讨好送嫁亲,哪怕送嫁亲要星星要月亮,他们也得想法子搭梯子去摘。

  而送嫁亲为了显示自家闺女的金贵之处,让男方家重视新娘子,一般会全程冷脸,到处挑不是,直到男方家再三保证会好好对新娘子,才给男方家一个好脸。

  李绮节如果以杨天保表妹和前未婚妻的身份去杨家贺喜,不说她尴尬,杨家也尴尬,孟娘子更得跳脚。

  她以孟春芳的送嫁亲姐妹身份去杨家,那性质就不一样了。杨家人敢说一句她的不是看看?她当场就能以新娘子姐妹的身份,把杨家准备好的新房摆设批评得一无是处,杨家人不仅不能生气,还得笑嘻嘻地夸她说得好,说得妙。

  当然,她也得把握好分寸,不能真给孟春芳的婚礼添乱——孟春芳能力排众议,非要请她担任送嫁亲,肯定费了不少周折,她得对得起对方的真心信任。

  周氏眼睛一亮:三娘以女方家的身份去杨家赴宴,确实比借病不去杨家要好,她态度大大方方的,才能彻底湮灭之前杨天保退亲给她带来的麻烦。

  李乙和李大伯嘀咕了一阵,想不出别的办法,只能同意。

  出阁大礼,女方家比男方家的酒席要早两天。

  李绮节托人把决定告诉在家中筹备婚事的孟春芳,孟春芳喜出望外,本想亲自找她谈谈,因为不日就要出嫁,出不了门,只能手书一封,向她表明自己的欣喜之情。

  李绮节和孟家其他几个姑娘、妯娌见了一面,约好当天要穿的衣裳服色。

  瑶江县大部分的闺中女儿没有正式的及笄礼,出嫁头一天开脸、梳头,就相当于是小娘子们的及笄礼。

  孟春芳开脸后,梳起妇人发式,她本来就生得秀丽,装扮后更是皎若秋月、丰韵娉婷。微微低头时,斜斜扫出来一个眼风,端的是柔美娇媚,风情无限。

  李绮节暗中感慨,好好一个端庄优雅的美人,就这么被杨天保给拱了。

  杨家来孟家迎亲的当天,李绮节让进宝去球场看着李子恒,以防他那边有什么意外。

  她和孟表姑一左一右,搀扶身着真红对襟大袖衣、头戴凤冠的孟春芳出门。

  孟娘子也被人搀着,满脸淌泪,哭得死去活来。

  孟春芳却没怎么哭,甚至还隐隐有几分卸去重负后的轻松,“娘,您辛辛苦苦把女儿养这么大,就是为了这一天。女儿从前事事都听您的,嫁人以后,您可做不了女儿的主了。“

  孟娘子不知是不是听出了孟春芳话里的怨苦之意,还是舍不得女儿出嫁,抓着她的袖子,嚎啕大哭。

  花轿先行,然后是送嫁亲们乘坐的马车。

  李绮节上车前,朝街巷边围观的人群瞥了一眼。

  乌泱泱一大片人,几乎全都眼巴巴盯着婆子手里贴了大红喜字的笸箩——他们在等迎亲队伍分发喜饼、喜果和红包。

  杨天佑太贼了,说消失就消失,之前派来保护她的人,藏身技术也忽然一日千里,她能感觉到暗中有人盯着自己,但就是找不出那人是谁。

  “三娘,怎么不上去?“

  着一身宝蓝地绣雄鸡牡丹纹圆领窄袖锦袍的孟云晖走到李绮节身边,面露关切,小厮牵着一匹高头大马,走在他身后,他是今天的送亲舅爷。

  送亲队伍前面的人已经在回头张望了,李绮节收回目光,朝孟云晖笑了笑,登上马车。

  她有种强烈的预感,杨天佑今天绝对会现身,就算他不参加婚宴,也会想办法溜到她跟前露个脸。

  作者有话要说:  平民老百姓不能着凤冠霞帔,结婚当天是例外。

  ☆、第69章 六十九

  高大姐看到头戴金绞丝如意纹灯笼簪, 身着缥色满地娇织绣纹越罗圆领氅衣、杭绢画裙, 正和杨家宾客言笑晏晏的李绮节时, 眼皮抽动了两下。

  都说婆媳是天生的敌人, 这句话并不假, 至少对高大姐来说就是如此。从前李绮节是杨家的娃娃亲,她作为杨天保的母亲,怎么看李绮节不顺眼。然而两家退亲之后,想及李绮节从前的种种可怜可爱之处,她对李绮节的嫌恶之情顿时淡了七八分, 再经过和不省心的亲家孟娘子来来回回扯皮之后, 更觉得李绮节乖顺省事,样样都好。

  可高大姐实在没想到, 李绮节会作为孟家的送嫁亲出现在儿子的婚礼上。

  不止她,杨家知情的女眷们看到李绮节登门时, 都吓了一大跳,要不是孟家表姑拉着她的手,亲亲热热和她说笑,杨家人还以为她是特意来找茬的。

  高大姐打点起精神,亲自接待孟表姑几人, 李绮节跟在孟表姑身后,和杨家女眷们行过万福礼, 便饶有兴致地打量装饰得热闹喜庆的新房。

  高大姐几人提心吊胆,面上和孟家女眷热火朝天地笑闹打趣,其实全都把注意力放在一直没怎么吭声的李绮节身上。

  李绮节把众人的紧张看在眼里, 恰到好处的在脸上露出几丝不快之色,高大姐她们几乎快吓哭了,更是一眨不眨地盯着她看——大喜的日子,千万不能出一点差错!

  李绮节撇撇嘴巴,撇下众人,拐过一扇雕刻摆子千孙图的落地大屏风,径直走进拔步床里,一边往里走时,一边忙里偷闲地自嘲:这间新房差点成了她的归宿呢!

  孟春芳坐在大红纱帐下,头上盖着赤捻金线红盖头,看不清她的神情,但从她搁在襕裙上、扭曲在一块儿的手指,谁都能看出她的恐惧和慌乱。

  丫头从袖子里掏出一只小布包,里头是炒熟的米泡——这是此地风俗,新娘子出嫁,要随身带一包香炒米,“小姐饿不饿?“

  孟春芳摇摇头,一开口,嗓子都在发颤,“给我倒杯水。“

  “等行大礼还早着呢!“

  李绮节接过丫头手里的炒米,随手取了一只青瓷茶碗,倒了小半碗炒米,又四顾转了一圈,寻来开水,沏了一碗熟炒米,撒了些绵糖,“孟姐姐先吃一碗米泡,这个顶饿又方便,免得你硬挨饿。“

  孟春芳接过茶碗,盖头没揭开,默默吃了半碗。

  李绮节等她吃完,和丫头一道帮她理好衣裙,安慰她几句,仍旧出来。

  迎面扑来一阵香风,四五个梳辫子的丫头,簇拥着一个身穿石榴红缠枝四季花卉织金妆花纱袄裙的小姐,逶迤而来。

  即使双方还隔着数十步远,李绮节也能感受到对方来者不善。

  她身边只有一个引领女眷宾客的小丫头,正准备回头问来人是杨家哪位小姐。谁知小丫头看到那小姐,当即大惊失色,掉头就跑。

  一边跑,还不忘回头,递给她一个自求多福的同情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