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夜半歌声(2 / 2)


  *

  夏聆的日子曾经很不好过。

  中考结束后,她才知道父亲赌博欠了钱,实在还不上,在外地跳楼了,债主不依不饶找到她外婆家,把家里砸了个稀巴烂。

  外婆已经去世多年,彼时她妈正在家祭祖,被人在坟头逼得实在没办法,发誓叁年内还清一百多万。

  她妈不过是个普通公司的销售,亲戚都是农村的,把家里翻个底朝天也掏不出万把块钱,于是带着女儿搬去了大城市谋出路,起早贪黑拉业务,加上形象好、勤快精明,就一点点存下了积蓄。

  到了高叁毕业的暑假,债务还有叁十多万没还掉,她妈却在火车上突发心肌梗塞,没抢救过来,医生说是作息不规律加长期饮酒,累死的。

  夏聆一个人拖着行李去音乐学院报道,当天债主就在大学门口截住她,要她还钱,那么多路人围观,她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差点就给他们跪下了。后来班主任来调解,磨破嘴皮说了两个小时,债主终于同意宽限还贷时间。

  音乐学院不乏家境优越的学生,班主任瞧她这可怜样儿,拍拍她肩膀,告诉她路还长,心态最重要。

  从大一开始,夏聆就学会了怎样在广场上用一把提琴、一瓶矿泉水尽可能多地从劳动人民的口袋里抠出工资。

  她妈还在的时候,就算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也没短了女儿上琴课的钱,她也争气,自知天赋有限,凭着一腔热爱和刻苦练习,压着分数线上了这所国内顶尖的学院,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让她妈看见录取通知书。

  她在家是个被宠着的穷公主,半只脚踏进社会,是个耐摔抗打的穷人。穷人要想生存,脑子就不得不快点转,开学不出两个月,她就把这座城市里人流量最大、最容易挣钱的地方摸得一清二楚,广场、火车站、地铁口、高级餐厅,全是她的目标。网上流行什么曲子,她就拉什么,大家喜欢听什么,她就练什么,与其说是一个无情的拉琴机器,不如说是一头拉磨的驴。

  随着卖艺和拍视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夏聆发现钱变得难挣了。收入来源最多的高级场所对音乐师的要求与日俱增,同行竞争也十分激烈,在被一名专业客人数落技术差后,她不得不承认职业生涯的瓶颈到了。

  因为过多的打工,她疏于练习,停滞不前。

  在老师的建议下,她试着把目光放长远,开始把重心转移到练琴上,看到学长学姐们一个比一个混得好,她觉得自己将来也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只要拿到毕业证,最不济也是个音乐家教。

  于是室友们背着名牌包出去逛街的时候,她一头扎进琴房练琴,同学们暑假出国交换的时候,她在淘宝上找最耐用最便宜的松香,班级逢年过节聚餐的时候,她为了省钱找借口不去,早上六点就跑去琴房楼排号。

  当兴趣爱好变成了赖以谋生的饭碗,它就不那么可爱了。

  她只是个普通女生,也知道苦和累,是用意志力逼自己继续下去。当大二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时,她一下子慌了,想起她妈是怎么死的,晚上老做噩梦,室友们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

  直接给她捐款吗?还没窘迫到那个地步。

  给她介绍实习吗?小年轻自己找工作都发愁。

  就算老师和同学们对她的态度很温柔,她在下课后来到琴房里,还是崩溃地大哭一场。

  太累了,活着太累了。

  这种苦得要命的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她哭累了,睡着了,恍惚又回到了老家的平房,蜷着身子躺在印着牡丹花的床单上,天花板的电风扇嗖嗖地转。暴雨来临前空气闷热,门外是父母的吵闹声,厨房里有什么东西摔碎了,她眼皮沉重,怎么也睁不开。

  手上暖乎乎的,她知道那是她的小鸟陪着她,它的羽毛已经长出来了。

  朦胧中,歌声似远似近,像一只温柔的手,抚平了她的眉头。

  年幼的她不知道那是什么歌,是用听不懂的语言唱的,可它那样美妙,那样动听,带着淡淡的忧伤,如同云中的雪花静悄悄地落在枕上,很快她就睡熟了。

  在地板上枕着乐谱醒来已是半夜,她一时间以为还沉浸在梦境里,那缕若有若无的歌声依然萦绕在耳畔,逐渐变得清晰——

  “Greensleeves was all my joy,

  Greensleeves was my delight,

  Greensleeves was my heart of gold,

  And who but my Lady Greensleeves……”

  夜深人静,琴房楼早就锁了,值班人员已经离开,不知是哪个学生和她一样被关在楼里,在寂寞中唱起了古老的歌谣。

  夏聆推开门,回字形的走廊一片漆黑,对面依稀亮着一盏灯,那歌声和温暖的橘黄色光晕一起,隔着几十米的距离,从空中轻柔地、曼妙地飘了过来,如皎洁的月光笼住她的身躯。

  疲惫好像在一瞬间消失了。

  她的心绪随着起伏的曲调沉浮跌宕,高高扬起,缓缓落下,终于挣脱了层层茧壳,在空旷的大楼中翩跹起舞。

  这个版本的《绿袖子》崇高而专注,使她想起了叁大男高音之一的卡拉雷斯,但与传统的美声相比,更加贴近现代风格。这把清透的好嗓子是专属于少年人的,他唱得满怀深情,当中流露出金子般的纯真,不知献给谁。

  灵感来得突然,她跑回琴房,拿起提琴,猛提一口气拉起来,那人也听见了她的伴奏,重新来了一遍,这次加入了钢琴伴奏。

  一曲终了,灯灭了,一切重归寂静。

  现在回想起来,夏聆依旧觉得这是她入学以来表现最好的一次即兴演奏。

  第二天她的精神还处于紧绷兴奋的状态,在考试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从那以后,她就经常在琴房里睡觉,留到叁更半夜,总能听见他在唱歌,有时在弹钢琴。他的声线多变,可她就是知道,那些曲子都是同一个人唱的,只有他才会在她从孤寂中醒来的时候亮着灯,等她的提琴,再唱一遍。

  那时老琴房楼的监管不严,钢琴系、管弦系、作曲系共用这里,除了叁楼经常有老师光顾,学生来得少,其他楼层整天都处于轰鸣状态,只有午夜过后清静。值班人员知道考试周前有学生故意错过锁门时间,在里面通宵练琴,都大方地通融,所以夏聆很幸运地从来没有被赶出去。

  她猜测过,对方也许是个天赋秉异的声乐系学生,和许多艺术家一样有怪癖,喜欢在半夜练习,也可能是个钢琴系的,爱睡懒觉,来迟了排不到号,就在大楼关门时溜进来练。

  有一次她决定去他的琴房交朋友,走到半路,琴声就停了,等她到了房间外,门是虚掩的,里面没有人影,钢琴上放着几张五线谱。第二次她去的时候,谱子就变成了一张手写的字条——

  【同学你好,本人有社交恐惧症,请保护弱势群体(gt;﹏lt;)】

  夏聆就没再去过。

  再后来,她的技艺突飞猛进,生活否极泰来,拿到了奖学金,取得了家教资格,甚至连在街头卖艺都比之前多赚两叁倍,再也没有为下个月要向债主还多少钱而焦头烂额。

  直到毕业她也没见过他,但他的歌声和琴声,她永远都记得。

  ————————————

  啾啾:我是不是说的比唱的好听?

  感谢@白尘 提供的关于琴房的一些信息,感兴趣的小天使们可以在Po站搜索作者-白尘,她好几个文都完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