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03节(2 / 2)


  之所以分得这么清楚,得怪罗青羽的农场夜宴搞得太高调。金筷子、银筷子、金汤匙,村里的年轻人看到谷妮、谷彩霞等人的朋友圈,羡慕妒忌恨哪!

  更气人的是,阿青除了财气侧漏,她的朋友皆是清一色的帅哥美女,还有专业走秀的模特。

  难怪不请村里的人,八成是嫌村里的人不仅穷,还一个个长得歪瓜裂枣似的,生怕去了给她丢人吧?都是穷闹的,害大家生生错过欣赏帅哥美女的机会!

  无缘参加阿青家的艺术盛宴,大大刺激了大谷庄年轻人的自尊心,不想用这些外姓人的钱。

  同时,大家决定在新的一年里拼了!务必在年底让阿青、顾一帆等富二代们刮目相看,能够有幸进入阿青那个帅哥美女满地跑的朋友圈。

  “……哇塞,没想到阿青跳舞这么好看!我怎么没在现场呢?彩霞,你太不够意思了,怎么不喊我呢?”大谷庄的年轻人们纷纷谴责有份参与的几人。

  村边的老树下,全村的年轻人几乎都在这儿了。

  “我们是被临时喊去的,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谷彩霞等人笑着辩解,还随口拉一波仇恨,“看到那阵仗,我们也吓了一跳!”

  最后这句,差点害得几人被大家愤慨的目光淹没。

  “对了,志明,为什么她们领到的是金筷子,你的是银筷子?”阿峰蹲在一旁酸溜溜道,“阿青重女轻男?”

  “没有,那是我女朋友的。”谷志明好笑道,“她不想要金筷子,说银筷子能试毒,用着更放心,问阿青能不能换一双……”

  噗,众人被他女友的脑回路气倒。

  笑声中,阿峰不是滋味地蹲在一旁使劲抽烟。这年头,阴盛阳衰,女人越来越嚣张,做男人太难了!

  为啥?

  因为他拍的视频火了,因为视频的主角换成他老婆。他当主角的时候,一样干活,网友们却说他装得不像。

  好了,换成他老婆当主角,他老婆是城里人诶!从未干过农活!那些眼瞎的网友竟然夸她能干!还问她的眼睛什么时候瞎的,竟然看中他。

  他:“……”

  生活如此艰难,他很想劝那些网友做个人吧!唉。

  第1116章 完结篇

  终于,在阳历的三月份,迎春仪式在各村人们的殷切期盼中开始了。

  游神,拜宗祠祈福,神像被抬到哪个村,哪个村就要点炮竹迎接神驾。等到傍晚,神像归位,人们吃席。各村摆满酒席,全村人坐一起吃饭乐呵乐呵。

  对,是各村,整个寿乡的村庄一起举办这场盛事。

  区别在于,其余的村庄披红挂彩,自家门口摆满精致华丽的零食和吉祥物,风车、花灯笼等一应俱全。

  唯独大谷庄除了挂彩灯笼,整个村里没有售卖的东西。游戏倒是有,比如猜灯谜,对对联,歇后语的猜猜猜。

  赢了,奖品直接拿走,不必花一分钱。

  大谷庄的游戏只有这三种,其余的,比如抛圈圈,耍杂技表演,看大戏(真人戏曲秀),看挂幕电影,斗歌斗舞等等分散在各个村落。

  这样做,才能吸引游客到每个村里逛逛。

  原本,斗歌斗舞是定在大谷庄的,村人一致推举阿青当评判,因为她跳舞好看。

  罗青羽拒绝了。

  在这种场合,她只想当一名无所事事的轻松看客。

  众人无奈,只好到别的村里斗歌斗舞。

  村里如此大的盛事,谷展鹏焉能不凑热闹?大鹏公司低价批发一些竹制品、丝织品给村民们搁在门口摆卖。

  他这一举措,既能惠民,又能给大鹏公司做一次宣传。

  相反,一直和他别苗头的陈开罗这次毫无动静。除了他家的乡村酒店出了一些优惠,再无其它商业竞争的招数。

  “陈开罗现在投资房地产,听说赚了不少。”谷妮推着婴儿车,告诉难得来陈家村看大戏的罗青羽道,“反正,我嫁到这边一年多了,只见过他们夫妻一回……”

  众所周知,陈开罗夫妇住在城里,而父母住在村里。所以,陈家老人天天见,小夫妻一年难见一回。

  “他爸妈说,他生意忙,忙得没空吃饭……”谷妮笑道,“一年能赚好几百万,这种等级的土豪岂是我们想见就能见的?”

  “那倒是。”罗青羽赞同地点点头,没有半点自知之明。

  在她眼里,钱,还是别人家的看起来更真实。自己的钱只是一串翻滚的数字,没有可比性。

  但在谷妮等人的眼里,阿青、谷展鹏和顾一帆之类的,是年轻企业家、慈善家,并非陈开罗那种牛气冲天、成天显摆一副大老板派头的土豪。

  听说,陈开罗的老婆回到村里,永远是高跟鞋、小香风的精致装扮。

  无论去到哪里,身后必须跟着保姆、司机和厨师,以防她和孩子吃不惯乡下的饭菜。这种影视里的大嫂派头,把小伙子、小媳妇们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小伙子是羡慕陈开罗的能干,能让媳妇过得像皇后,证明陈开罗是个王一般的存在。

  小媳妇们羡慕陈开罗的媳妇命好,嫁对了人。

  “……不知怎的,大家把你和大鹏、顾一帆他们当透明的。”提到这个,谷妮既好笑又不解,“明明你们的成就比那个陈开罗好一万倍……”

  但陈家村的人总觉得,还是自己村的崽更出息。

  “嗐,这有什么好比的?大家开心就好。”罗青羽无所谓道。

  “那倒是。”谷妮一笑置之,看看自己的孩子,“对了,你孩子今年上幼儿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