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53章寒友园(2 / 2)


  如果真是有学问,在学堂教书再好不过。若是不在学堂而选择大户人家,图什么不言而喻。虽然这是人应该有的追求,可为人师者追求这个,就很……

  谭瑶看出了她的顾虑,笑着解释说:

  “你想多了。于夫子之所以不在朝廷开的学堂,不是因为工钱少。你想他一个举人,每年都有禄米,怎么还会在意那些?不过是因为学堂踏实上学的孩子没几个,有些好苗子隔三差五请假回家做事,所以心灰意冷就不教了。”

  说白了,就是觉得付出没有意义,不想做了。

  一旁的顾芷伊也叹口气,惋惜的说:

  “以前没学堂,家家户户还会想方设法送孩子去念书。如今朝廷开恩,设办学堂不要钱,可一个一个又不珍惜。于夫子刚才来的时候,不断问公爹跟夫君,咱家的孩子他能不能做主,估计是怕了。”

  这番话说完,饭桌前的人都不吱声了,因为太了解现在学堂存在的问题。

  可能真的应了那句:太容易得到的,反而不珍惜。

  明明有不要钱的书可以念,但家家户户就盯着作坊那些散活。殊不知让孩子好好念书,日后什么钱赚不到,就只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让人又急又气。

  急的是他们不珍惜。气的是因为那些孩子,新建区的学堂夫子,总是讲的少,学生自行理学多。

  张鸿算是受害者,如果没有二房请夫子,程林都打算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学堂念书。要是继续在那边,孩子就彻底耽误了。

  想到这儿,用手肘碰了下身旁的人儿,说:

  “琬儿,你说新建区的学堂如今这样,朝廷会不会取消呢?”

  “应该不至于。”丁琬摇头,“当初让他们搬过来就是许诺可以不交束脩念书,若是取消,应该老百姓会有怨言。”

  谭瑶在旁,咂舌一记,道:

  “也不是绝对。如果老百姓继续如此,那新建区的学堂,就只是讲蒙学还有《大周律法》,采取周期制教学。三个月为一期,学完回家。反正不做睁眼瞎、别不知道我朝律法,也就是了。”

  说的头头是道,明显是有所耳闻了。

  丁琬挑眉瞅着婶子,见其颔首,轻声问:

  “可是有这方面的消息?”

  谭瑶颔首,“这几日你没去梨园,那边已经开始传开了。以今年年后开学为据,如果还是那样,就会改。”

  梨园散发出来的消息,那基本上就是准的。

  丁琬想了一番,轻笑着道:

  “这样也好,朝廷不是冤大头,老百姓既然不珍惜,那让他们尝尝‘后悔’的滋味,也是不错。”

  程林跟顾芷伊全都颔首,表示赞同。

  丁琬深深看了眼程林,端碗喝汤。戏票是她亲自让致远给张家送去,但程林明显不知道有这个消息,只怕那戏票……是被她卖了。

  当然,给出去就是人家的,人家怎么处理都可以。

  不过这心里……总是不舒服。

  罢了,他们现在缺银两,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几人吃过午饭,前面来人说丁文海等人去了寒友园。

  寒友园取自岁寒三友的意思,也是未来几个孩子念书、识字的地方。寓意很明显,希望他们有“松竹梅”的气节,也能成为一生的挚友。

  园子在府中东北方,院墙外是条僻静的狭窄胡同,走人很费劲。

  院子是特意捯饬过得,考究、大气、干净。

  尤其是院子里的两棵大树,炎炎夏日有它们遮挡,屋内定不会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