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2章字据(2 / 2)


  事情说下后,丁琬跟张老爹去了谈事屋。赵岩跟赵砮分别去找族长、里正。

  几个人在这天夜晚,就把字据立下了。

  有些莫名其妙,但就是……立下了。

  而且还有赵家的三个孙子做见证。

  几人分别按了手印,写了名字,还有日子……

  ……

  一晃又过了几天,村里一切正常。

  白天酒坊上工,晚上小伙子们值夜。

  风平浪静。

  丁珏他们的功夫仍旧在学,至于学成什么样不知道。

  反正耿氏有几次夜半去如厕,见孙子坐着睡觉,有些不解。

  偷摸问过丁琬好几次,丁琬也只能说“别管”,“随他折腾”这类的话。

  练内功打坐、运气,小家伙用功,估计就那么睡觉了。

  对江湖上的事儿,她并不了解,反正孩子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只要没有危险就好。

  不过经过这事儿,丁琬倒是有个主意。

  等从府城回来,就让徐致远单独一个房间。

  周氏的那个屋子一直闲置,今年因为有作坊,所有洞子菜并没有种。

  到时候收拾收拾,让他住过去就好。

  孩子大了,得有自己的独立屋子。

  像丁珏,她出嫁后就搬过去了,一直到现在。

  一晃到了冬月初十。

  大家该准备的都准备差不多了。

  这期间,程林来徐家好几次。每次不是送点儿这,就是送点儿那。

  不憋为的,只因耿氏答应帮着给她公爹送饭。

  讲道理这事儿,不应该找耿氏,而是去找她妯娌。

  但村里人都清楚,与其找张青明媳妇,倒不如找邻居来的靠谱。

  张青明夫妇都知道兄弟跟兄弟媳妇儿要出门,竟然还不露面。

  脸皮厚的不行,也不在乎人家戳脊梁骨。

  “伯娘,这粮我背过来了。您给我爹做饭,就用这个。”张青山边说边进屋。

  耿氏正坐炕上干活儿呢,听到这话下地。

  见外屋地真有半袋子高粱米,连拍了张青山好几下,说:

  “你这孩子,你这是干啥,这是干啥呢?!你爹能吃多少粮,我就顺手的事儿,你这也……”

  “伯娘,一码归一码,您收着。剩下了,我回来再拿回去。”张青山笑呵呵地任由她打,特别好脾气。

  耿氏瞅着笑眯眯的张青山,叹口气,道:

  “我收了也没用,一会儿致远他娘回来,就得给你送回去。”

  “不能啊。”张青山笑着摇头。

  耿氏把他让进屋,关心的问:

  “衣服做好没?都准备的咋样了?”

  “伯娘放心,全都弄好了”张青山点头。

  耿氏拉着他坐在炕上,又道:

  “出门在外,你是男人,得多张罗一些。我们琬儿虽然见过世面,可府城到底没去过。到时候你多照顾着,啊!”

  “放心吧伯娘,这不用嘱咐。”张青山拍着胸脯保证。

  不说旁的,出门在外,找个客栈、找个饭馆啥的,这都得男人出面。

  他是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