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 一二一 章 公主理政 上(2 / 2)


申鸿逸道:“为了保障战事供应和百万黎民过冬,我们已经等不得秋收后收取税粮,只能先行从邻近地区百姓的手中征用已经收获的粮食。这些地方的税粮今年非但收不上来,还需在年前尽快奉还。这样的话还必需尽快从其他地方调拨粮食,而民间对此的反应就是粮价大涨。”

郑天虹失神的揉了揉太阳穴,大唐律对税收的时间按照地区的不同有着十分的详细的规定,每年农民上缴粮食给官府的时间不得早也不得晚,官府征收的时间也不得早不得晚,否则将会有严厉的处罚。而从清算数量到粮食入库早一点的也要到十一月底,晚的会到次年,加上运输的时间根本不够完成当年借当年还的任务。同时大唐律又规定了:征用民间百姓之钱物,借钱还钱、借物还物,当年借当年还需双倍、次年还需三倍,以此类推每年加一倍。

这就造成了目前的这种局面,官府却粮只能先行借粮于百姓而不能当税粮收了了事,借了粮当年还是双倍,次年还三倍的法令又使得还的越早越好。而对于借物还有一条附属的规定,那就是无论新旧,还时必须是新的。在从民间征用了大批粮食后,那些借粮地区今年的税粮非但收不上来了,还需要从其他地方调拨新收的粮食过去,这就使得今年的新粮价格飞涨。

郑天虹道:“那用官仓的旧粮平抑粮价吧。”

申鸿逸苦笑道:“殿下,自从官府大批征用粮食的消息传开后,新粮和旧粮的差价从往年的些许,变成了一斗新粮可换三斗旧粮了,有些地方甚至变成了一换四。臣接到消息,各地百姓尤其是往年向地主借贷了钱粮的租田百姓都指望着粮价上涨好能偿还所欠,都不原意过早的卖出今年的新粮。”

郑天虹听到这里忽然笑了笑道:“申大人,如此下去的话,百姓们是苦还是乐呢?”

申鸿逸道:“这……!”

“厉害,实在是厉害。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善者者无赫赫之功’了。”郑天虹轻轻摇首道:“相国大人太有才了!”

一直以来唐国都是鱼米之乡,这粮食在唐国都不值什么钱。有地的百姓不过是靠地里的粮食混个温饱,而田地多的地主们在租田给无地百姓时除了收取必要的口粮以及上缴税粮的粮食外,其余部分的田租都是收现钱的。长此以往,粮贱佃户们都会或多或少欠上东家一些钱。今年年内部分地区发生暴乱的参与者,很多都是欠钱大户铤而走险。

如今李良这么一折腾,使得有粮食的百姓在卖粮时能卖个好价钱,虽然使朝廷多花了很多的钱,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唐百姓的生活。而且虽然新粮价格暴涨,但是唐国家底厚实,往年积累的旧粮足以保证没有田地的百姓不会为米面发愁,要知道官仓每年都会为已经为快要发霉而不能继续存储的旧粮发愁。

最让郑天虹满意的是,为百姓做了这些的李良是不会得到什么好处的,特别是‘声望’上的。有多少人能明白其中的奥妙呢?

郑天虹道:“申大人,尽快的动用官银收缴新粮,价格上可以再高一点,同时明文昭告天下官府还粮进度,让百姓们能把握好卖粮的时机。还有做好记录,因为收购粮食造成的国库损失从我皇兄的内库里弥补。”

十三公主的心情是十分的高兴,皇兄你不是当甩手掌柜的吗,我就让你大把大把的出银子。

申鸿逸道:“长公主殿下,这合适吗?”

郑天虹道:“这你不用管,我会向皇兄奏明的。”

这时有人来报:“刑部尚书郭守正在外面等候召见。”

“宣!”郑天虹道:“六部尚书来了四位,好热闹啊。”

郭守正来到长公主面前施礼道:“臣参见长公主殿下。”

“快快免礼。”郑天虹道:“郭大人有何要事?”

“殿下。”郭守正道:“臣有两件事。一是御史大夫第一批参奏的官员的案件已经全部结案,这是刑部的处置意见,请殿下过目。”

“触目惊心啊!”郑天虹迅速的将条陈读了一遍道:“御史城参奏的一百三十名官员竟然没有一个冤枉的?”

“是的殿下!”郭守正跪倒在地道:“臣身为刑部尚书实在难辞其咎,请殿下处罚。”

“这怪不得你。刑部主管地方安宁,监查百官毕竟不是刑部的主要职责。”郑天虹痛心之余道:“这样吧,罚你一年俸禄,刑部四品以上官员各罚半年俸禄。望你们今后能多用些心。”

“臣叩谢长公主。”郭守正面带羞愧谢恩后站起身道:“还有一事,海月军团上官元帅之子上官明,昨夜率人在一青楼酒后将老鸨等十余人当场打死。”

“什么?”郑天虹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