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陛下,这世间万事没有完美之说,而且您可别忘了“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的道理。
这天下万万百姓才我大明的根基啊。”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听完这句话,朱由检就低下了头来,看样子很是纠结。
看到他是这个样子,张书缘其实也理解,毕竟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他们最忌讳的就是百姓开智。
“好…好吧,只要是对我朝有益,那朕便就同意你这计划。
不过,这中州兴社的背后一切资助都得由朕来操办。”
“当然了,这具体事务朕没有你懂,一切周转还需小哥再代朕劳碌一二了。”
想了想,朱由检还是觉得小哥所言是对大明有大益处的,旋即就赞同了他的计划。
而他之所以给出这个答案,主要是还是觉的这“舆论”
二字太过骇人了,是一定要同兵权一样把握在手里。
时至眼下,经过“京营贪墨案”
“南方走私案”
“己巳之变”
等大案后,朱由检已经是通过派遣大量内廷太监进驻,并着孙承宗全力整改裁撤老残兵卒了。
可以说,朱由检眼下是真正的掌握了整个北方的兵权,完全可以做到上行而下效!
而至于眼下南方,因南直隶那边是百官“养老”
之所在,一切心怀仕途热忱的人都在往顺天府跑,所以朱由检只能是派李若链等锦衣卫在那边监察地方都司了。
就这“舆论”
二字,张书缘与朱由检聊了好一阵,最终确定了中州兴书社的未来走向。
一是让中州兴社于礼部挂牌,让人无从挑理。
二是让吴应箕等人于商业司挂牌成立大明第一日报,来向民间宣传政策。
三是让吴应箕等为国学子畅所欲言,每月可有一次单独面圣的机会。
……聊完这这些,他二人又聊了些土地丈量的事情。
但由于北直隶实在太大了,张书缘与温体仁在这短短一月间,也没丈量完多少,但就眼下传回得数据而言,朝堂大臣们在京拥有的土地就不下一万顷的规模。
其中占比最大的,自然是当朝的那些三品以上的大员田产最多。
据毕际壮亲自带人核查,韩爌在京有一千余顷、来宗道有八百顷,杨景辰有九百顷,王永光、李标及毕自严到少一些但那也有三百顷上下。
总之,这在京的官员,大部分都有不少于五十顷的田产,而这还是正在丈量的结果!
听到小哥递上来的奏疏,朱由检就狠狠拍了下桌子,站起身来就疯狂的踱步了起来。
说实在的,他此时很是想杀了那些个吞吃民脂民膏的杂碎。
但这还是那句话,事情是需要有人办理的,若是一下子干掉这九成九的官员,那朝廷可就在北方不稳了。
其实这无论是崇祯一朝,还是其他王朝的末期,基本上所有的王朝到了末期,那是从上到下都在贪污或强吃民脂民膏,根本就不是杀点人就能够震慑的,而一旦把人给逼急了,人直接给你来个投敌,或者煽动百姓暴乱。
可想要处理这种事情,一般的皇帝只是会选择抓几个“典型”
来以儆效尤或是设立红线慢慢的割除弊病。
但这样的举措无疑是表面功夫,等风头过去了,百官们还是会照常贪污侵屯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