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高温天气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户外辅助设施的安装工人顶着烈日作业,防暑降温措施成了重中之重。
基地后勤部门每天熬煮大量的绿豆汤、凉茶,冰块供应充足。
施工也尽量避开正午高温时段。
即便如此,工程的整体进度依然在洛珞那令人望尘莫及的进度计划表上稳步推进。
张云超书记再次上岛视察时,看到的是虽然人人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睛里都有光的景象。
巨型构件的合龙成功极大鼓舞了士气,大家开始相信,“三年点火”
或许真不是天方夜谭。
十月的海风开始带着一丝秋天的凉意,禺谷站的喧嚣并未停止,但节奏似乎悄然发生了变化。
大型土建工程基本结束,巨型塔吊在完成核心部件的吊装后,陆续开始拆卸。
外层的防波堤、道路修缮、绿化补植等收尾工作加紧进行。
工地上的“尘土飞扬”
逐渐被“设备擦拭”
和“系统联调”
的精密作业取代。
洛珞的工作重心也从前期的“建造监工”
转向后期的“系统集成与调试”
。
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主控中心。
巨大的屏幕上,“盘古堆”
的数字化模型闪烁着各种光点,代表不同子系统的状态:电源、冷却、真空、磁场、诊断…这些光点尚未全部点亮,但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逐个激活。
他与各子系统的负责人进行密集的推演会议,模拟各种启动序列和故障应对方案。
每一个环节的启动条件、联锁逻辑、安全阈值都被反复验证。
“洛总,‘龙鳞-G1’材料的疲劳寿命模拟结果与初态指标一致。”
材料组组长汇报道:
“热工水力循环的回流量比理论计算少0.5%,但压力脉动范围在允许区间内,尚可接受,继续监测。”
洛珞迅速做出判断。
“等离子体位形的初始平衡算法优化已完成,初步离线模拟效果符合预期。”
理论物理组的技术骨干声音带着兴奋。
洛珞点点头,目光停留在控制室窗外越来越清晰的“盘古堆”
轮廓上:
“很好,按计划,这个月下旬进行第一次全系统功能自,这是点火前的最后一道‘大考’。”
王世峰发现,洛珞身上的压力似乎非但没有随着主体工程的完成而减轻,反而更加内敛而沉重。
他明白,这位年轻的总设计师眼中已经没有“建成聚变堆”
的目标,他的视线早已穿透了外表,关注到了最终的系统调试和点火上。
是的,在这之前打死他也不会相信,聚变堆的建设居然能顺利到这样的程度,随着深秋的来临,工程也就步入了尾声。
按照现在的进度,快则春节之前,最慢不过明年五一之前,他们就可以尝试第一次点火了。
而就在这时,洛珞突然接到了一个来自外界的电话,来电人——张嘉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