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八章 各自消遣(1 / 2)

第一百零八章 各自消遣

细细想来,很多事其实没有必要,不过是站在各自的角度上,几番牵扯之后也就变得喋喋不休。这或许不单是某个人的原因,到底也有着大环境的影响。

新朝传国几十载,事实上已经有了许多冗长的包袱,各方利益纠葛之后,已经成了尾大不掉的局势,是以诸多事情真要认真起来,除非下了百分之百的决心,不然不过是蚂蚁撼大象,自不量力了。

朝堂上诸位明白这些道理,于是那些试图扭转这种局面的大多最终都郁郁而终,实际上的成效微乎其微。

这世道,没了谁都可以继续存在下去。

上头几条政令,到得下面,对于百姓来说可谓是折腾不轻。眼下在江南一带实行的青苗法,到底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于江南水乡之地的百姓而言,青苗法多少给人一种累赘的感觉。比之这个,倒是那方田均输法,核实田地,深受百姓欢迎。是以在青苗法遇阻之后,江宁府大部分的心力都用在了这上面,百姓固然支撑,但那些富贾地主也是大有意见。

真就实行起来,障碍重重。毕竟这些富贾家中很大一部分家中都有在官场上的,就算没有,也与某些官员有着来往,除却这种官场上的关系,私下里联合起来罢市什么的,整个江宁立马就会混乱起来。江宁府里坐堂的那位这些天不知白了多少根头发,一方面应付各位同僚的好言相劝,一方面要时刻注意那些富贾地主的反弹。

真正是忙得焦头烂额。

在某种大前提下,黄晓将江宁府的差役书吏换了大半,同时征用寒门子弟办差,提高薪酬,极力想要跳出牢笼,真正做点什么事。

然而没多久,出去丈量田地,勘察水利,调查徭役的差役回来,一个个鼻青脸肿,纷纷弃他而去。

眼下整个衙门里冷冷清清,连番的打击叫他开始怀疑自己这么做到底对不对。

日子就这样进了四月,黄晓向上官请求调兵之后,终于有了些许松动,但他知道这不过是对方释放出来的“好意”,为的是告诉他到此为止。

黄晓并非初入官场,按理说不应该再又那种新手的冲动和愤慨,如此长的时间,也该是晓得那一套规则了。但他还是没有就此停下,终于出了大乱子。

江宁府地界上有一伙百姓反对新法,揭竿而起。黄晓奔走调兵之际,军队却没有鸟他的,万分气愤之下,黄晓青着脸骂了江宁军都指挥使,留下一句“竖子不可与谋。”

当下纠结了府上能够使唤的二三十人,黄晓带队平乱去了。

这事大抵是被人当了笑话,私下里不知多少人等着他败退,灰着脸回来,到时告诉他什么叫做“自不量力”。

这事天牢里也是知道的,牢头刘老儿到是透出几分赞赏,私下里跟王凝说到:“那些读书人虽然身子像个弱鸡,但那视死如归的本事确实值得称道的”而后他又怅然道,“不过,此去怕是自寻死路,那位黄大人,八成回不来了。”

王凝听着,疑惑道:“他好歹是朝廷五品官员,军队怎可能见死不救!”

刘老儿嗤笑道:“按规制,府尊大人是可以调动军队的,但这次没人听他的调令,可见他们是打算观望了就算上边问罪,八成也是不放在心上了。”

王凝想了想,觉得这些事跟自己关系不大,也就不再关注。

与此同时,秦淮河边的棋摊上,秦老独自坐着,不久之后终是长叹一声,叫过背后的家丁,向旁边茶摊上的老板要了纸笔,写了信,吩咐道:“你把这信送到城外水师营。”

家丁应声而去,老人家再又长叹一声,终究苦笑起来,新朝向来文官掌权,武将深受排挤,明里暗里争斗不休,像这种看笑话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只是怎能一己之私而贻误家国大事。江宁这等良善地方,怎么可能突然就有了造反的百姓,换言之,造反的又怎可能是寻常百姓。黄晓此去定是凶多吉少。

秦老眼下不再朝堂,也只能指望水师营念在他儿子的情分上,出兵援助。

老人现在只望时间还够。

回过神来,开始收拾棋摊,不远处着急忙慌的跑来一道人影,到了近前,气喘吁吁的看着他,半晌才捋顺了气,急切道:“您就是经常在这下棋秦老?”

秦老点了点头,解释道:“江宁城里,叫秦老的不少,不过会在这下棋的秦老,应该就是老夫了。”

木蓉脸上欣喜一下子润开,仿若春日的桃花,粉嫩可人。

“老爷爷,我家少爷硕有事就过来找您!”

“你家少爷是?”

“他叫王凝。”木蓉紧巴巴的看着面前的老头,心里暗自打鼓,生怕老头说不认识这个人。

秦老想了想,也不知是老了记忆力有些下降,迟迟没有回答。

“就是那个跟您下棋的年轻人”木蓉赶忙解释到,尤其最后年轻人三个字她重重的咬字。水汪汪的眼睛扑闪扑闪的,一滩深水眼看就要倾泻而出。

秦老这才一脸恍然的哦了一声:“那小痞子啊,说起来老夫也有一阵没见到他了?怎么?他被人给打了?”秦老说着,大抵是故意的,“之前就跟他说过那些人不是他能招惹的,要了命了”

木蓉剧烈的摇着头,眼中汪着的泪水都甩了出来,似被疾风吹过,眼珠子都红了起来:“不是,不是,少爷还活的好好的他只是被抓紧大牢,好几天了都没有消息!”

“我去看他们不让我进去老爷爷,少爷说您是好人,你一定要帮帮他!”小丫头说着梨花带雨,稀里哗啦,秦老头看着心疼不得,姑且是将这丫头当了孙女了。

老头顾不得收拾那些散落的棋子,安抚道:“没事,没事,你先跟我讲讲,他小子怎么就进去了!”

木蓉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他们抓人的时候没说?”老头面色古怪。

木蓉点头:“少爷硕让我不要担心,看好家,他去去就回来可是,他到现在都没回来,而且他走的时候就像交代后事一样”水汪汪的眼珠子被泪水浸润得透亮,顷刻豆大的泪珠滚落下来,亲老头心以纠。

柔声道:“不哭,不哭,爷爷给你想办法!”

哭一阵,安慰一阵,老头终于将小丫头哄了过来,那感觉真是比朝堂上一场朝争还累上万分啊。

老头心里苦笑,带着木蓉回了家,交给妻子招呼去了。

老人的家并不富丽堂皇,王凝若是见了,大抵会觉得这跟老头的身份不符,当然若是细细看了,里里外外都弥漫着一股古朴的书香气息,布置考究,清雅而又庄严,倒是符合老头的气质。

当然了从官场上退下来,倒也不会刻意的摆官架子,随意随和之中,并也叫人亲近。

秦老家里没有几个使唤人,唯一的家丁先前已经派了出去,眼下想找个人往江宁府问问都不成,老人苦笑不迭,顺即想到今天这事,换在往常他哪可能那么上心,于是心里打趣了自己一番。

不多时,妻子安抚了木蓉,走了进来,脸上洋溢着幸福之色。

“也该催催大郎他们,那么大年纪了,还没个小辈。”

秦老笑笑,捻须道:“嗯,这个是该好好跟他们说说尤其瑞清,二十七八的人了,也该成个家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