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八十六章 拜将(1 / 2)

第四百八十六章 拜将

第四百八十六章拜将

三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可也绝对不短。自从李英东将那一百万两金票在吴宗达的带领下,以募捐的名义交给户部之后,李英东就每天都在度日如年,忧心如焚地焦急等待着。

三天时间本来也就眨眼间的事情,但给李英东的感觉,这三天就好像一百年那么漫长。好不容易,三天时间终于过去了。

在前一天晚上的时候,李英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怎么都睡不着。在酉时的时候,吴宗达派了吴九前来报信,让李英东第二天一早在城东校场外等候,大明皇帝陛下将亲临校场,拜将出征。得到这个消息,李英东怎么还可能睡得好觉?

一整个晚上,李英东就问了朴东俊十几二十次什么时辰了,几乎是隔上一盏茶的功夫,李英东就会问上一次。好不容易捱到寅时,李英东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大声叫道:“朴东俊,朴东俊,快端水来给我净面!”

简单的洗漱了一下,连早膳都没吃,李英东就带着朴东俊,往城东的大校场赶去。赶到校场的时候,天都还没亮,在校场外等了好一会儿,才有人骑着高头大马,疾驰而来。李英东急忙带着朴东俊避让到了一旁。

那匹快马疾驰着冲进了校场,随后,校场就好像突然间从死寂之中活了过来一样,一队队衣甲鲜亮的士兵从各个角落涌了出来,在校场上跑来跑去,不停地插着彩旗,竖立标杆,划定标线等等。

李英东和朴东俊却只能在校场外远远的观望,即便他表明了自己高丽使臣的身份,守卫在校场外面的军士,依然将他们拒之门外,并没有允许他们进入校场。

又过了将近一个时辰,辰时的时候,校场中已经列出了一个个百人队方阵,横平竖直的,就好像排练过很久一样,以横五纵六的方式,在校场上列出了一个更大的方阵。

放眼望去,校场上黑压压的一片,全是衣甲鲜亮,精神抖擞的士兵。但几千名士兵在校场上列阵,却连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可见明军纪律之森严。李英东在校场外看见眼前这一幕,不由得暗暗有些心惊。

又过了将近一个时辰,直到快到巳时时,校场外的官道上才影影绰绰的出现了一队衣甲光鲜的禁军将士,手擎明黄大旗,旌旗随风飘扬,遮天蔽日。若隐若现之中,还有明黄色华盖龙辇缓缓的前行着。

李英东见状,知道是大明天子亲临,急忙退到一旁,束手躬身而立,连头都不敢抬起半分。又过了约莫一刻钟,在御林禁卫护庇下,朱由检的龙辇缓缓进入了校场之中,身后跟随的文武百官,或坐轿,或骑马,也纷纷跟随着进入了校场。

随后,一个小黄门跑到了李英东身前,尖声问道:“阁下可是高丽使臣李英东李大人?”

“回公公的话,正是外臣。”李英东急忙拱手行礼说道。

“圣上宣召,李大人随杂家来吧。”

“多谢公公。”李英东急忙躬身行礼说道,然后带着朴东俊,跟在小黄门的身后,走进了校场。跟着小黄门亦步亦趋地登上了校场最中间的将台,小黄门又转身对李英东说道:“李大人就在此等候吧。”

李英东急忙应了一声:“是。”停留在了那里。

随后,李英东便听见将台中间禁卫护卫下的大明皇帝朗声说道:“承恩,宣诏。”

朱由检身边的一个太监躬身应道:“是。”手上捧着一份明黄色的圣旨,走到将台中间,打了开来,声音尖锐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几个字一出口,将台上的文武百官以及校场中列阵的数千将士,齐刷刷的全跪在了地上,低头聆听圣旨。李英东也不敢怠慢,更不敢对大明皇帝陛下有任何不满,急忙也跟着跪了下去。

随后,王承恩才又尖声宣读道:“皇明奉天承运,奄有天下,统率万邦,明天子以圣德而居中国,分藩属诸侯而治四夷,以仁义教化而统辖万邦。自皇明建立以来,天下诸侯藩属各安其职,各守其地,互不袭扰侵犯。”

停顿了一下,王承恩又念道:“辽东鞑虏,女直之后裔,蛮夷也。朕上体天心而悯其众,许其酋其领,自辖其地,以期教化其众,化蛮夷而为中华。然女直之酋,自恃骄兵悍卒,屡兴兵事,进犯高丽。其王不敌,遣使来告。”

说着,王承恩用眼角余光扫了一眼一旁的李英东,然后才又说道:“高丽王室,紧守臣分,事朕以恭,无故遭此横祸,百万臣民嗷嗷待拯,朕心甚悯之,特兴义勇,以救高丽万民,以安社稷藩属臣民之心!此诏!”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英东跟着满朝文武百官以及数千明军一起磕头大声叫道,声音汇聚成一片,直冲霄汉。

停顿了一下,王承恩再次展开一份圣旨,朗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尔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杜,勇谋无双,战功赫赫,将帅之材,宜为义勇军之统帅,率师出征,以拯高丽万民水火。望卿不负朕心,不坠威名,建其功于藩属臣国,扬国威于天下!此敕!”

“臣代父帅领旨谢恩!”刚刚才二十岁出头的杜军威上前一步,跪倒在将台面前说道。

王承恩将手中的圣旨转身交给身边的禁军,禁军接过圣旨,蹭蹭蹭走下将台,躬身双手捧着圣旨,递给了杜军威。

杜军威双手接过圣旨,高举过头顶,磕头说道:“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朱由检抬了抬手说道。

“谢皇上!”杜军威磕头说道,然后才从地上爬了起来,转过身去面对着数千军士,右手握着圣旨,高高的举了起来,大声叫道:“大明万岁!”

“大明万岁!大明万岁!”三千士兵同事的大声呐喊了起来。

李英东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久久都没能回过神来。

“来人,赐天子剑、兵符、军旗、帅旗!”

几个小黄门分别捧着天子剑兵符印信、义勇军军旗、帅旗,走到杜军威身边,躬身递到了杜军威面前。

杜军威急忙又躬身说道:“谢主隆恩!”躬身依次接过义勇军军旗、帅旗,转身递给身后的两个副将。随后又接过了一起放在托盘上的天子剑和义勇军兵符印信,又转身高高的朝一众军士举了起来。

天子剑,就是俗称的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便宜行事的权利。义勇军大军远赴高丽,关山万里,朱由检自然需要给义勇军统帅最大的行事权,赐天子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且从万历年间开始,统军将帅除外,按照惯例都会加赐天子剑,以加重将帅权威。

只不过之前的统军将帅,大多都是文官,这一次的义勇军统帅,却是武将,而且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杜斌,这倒有了一些破天荒的头一遭的感觉。

朱由检也很想找个知兵的文官统领义勇军,只不过满朝的文官之中,竟然谁都不愿去高丽,朱由检点了几个,都是借故推辞不受,像孙阁老、孙元化这些名臣宿将吧,又肩负边关重任,脱不开身。

苏松道钦命总理大臣李文博,倒是个知兵的,只是李文博手中的权柄已经够大了,如果再让他领着从苏松来的新镇兵马,在高丽建了军功,到时候朱由检就又该头痛了。

无奈之下,朱由检才听从了吴宗达的建议,一方面是出于指挥调动苏松兵马,试探李文博会不会有异心,会不会横加阻拦的考虑,另一方面,却也是想让杜斌加深跟李文博之间的间隙,从而达到分而治之的效果。

再加之上临阵换将,乃是大忌。苏松兵一直就是杜斌招募训练的,朱由检把这么一支强军,送到高丽,自然要派一个他们熟悉的将领来统领,所以最后,朱由检才点了杜斌的将,任命杜斌为这支义勇军的统领。

“万岁!万岁!~”

震天的呐喊声再次从军士的口中大声喊了出来,不停地回荡在整个天地之间……

拜将之后,京师之中,由杜军威统领的三千禁军,换了个名号,换了身军服,摇身一变。,就成了大明义勇军,而且是直接从校场开拔,往天津卫赶去。

李英东也很想跟着一起去天津卫,只不过他答应了要陪苏松商业银行皇明帝京分行行长吴江豪,要南下江南,自然不能言而无信了。所以李英东只得派了副使,一路跟着义勇军前往天津卫,随同义勇军回国。

上午义勇军开拔,下午的时候,吴江豪就和李英东也起身南下江南。晚上就宿在驿馆之中。还没水下,李英东却听见窗外有人轻轻的敲了敲房门。李英东走到门后,低声问道:“谁?”

“大人,是小的,朴东俊。”房门外传来了一个熟悉的低沉的声音。

朴东俊?李英东楞了一下,他已经将朴东俊派去跟着副使,跟随大明义勇军,一同开拔了,这时候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想到这些,李英东心中一惊,急忙打开了房门。门一开,朴东俊便闪身进了房间,跪倒在李英东跟前。

李英东急忙伸手扶起朴东俊,失声说道:“朴东俊,你怎么会在这里?”

“大人,大明国言而无信,欺瞒了大人。”朴东俊低声说道。

“什么?”李英东楞了一下,失声说道:“朴东俊,怎么回事,你跟我说仔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