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九十三章:否认不了

第三百九十三章:否认不了

不会吧,一百步开枪射击,怎么可能,脑子肯定没水也有屎。一百九十二米耶,这怎么可能,射程有可能,怎么瞄准?不知是否可以打穿铠甲?戚继光,一位大人物,民族英雄。

张远认为在冷**并存的时代,只得面对现实,必须使用各有所长的冷**。但火枪兵在不久的未来成为主角,已是历史发展之必然,已经证明,无须怀疑,萨尔浒会战却恰恰提供了一个反例,自己的也经历已经证明了这个判断。

其后,张远一一询问了军官们,了解大明和辽东的看法,在对照自己的判断,得出了从朝廷到辽东,从皇帝到普通百姓,大明上上下下都洋溢着一种大战前的乐观情绪。

当时没有几个人会认为明军会败给后金,君臣民皆以为明军数路齐捣,旬日毕事耳,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数路大军的夹击下,十天左右就能结束战事。

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不到十天,仅仅六七天,明军惨败而归,令人十分扫兴。

汴孔嘉随后则提出了明军指挥系统的问题:“对萨尔浒战役的失利,杨镐应该承担最大的责任,从战前的主帅选择问题上,可以看出出朝廷的重大失误,文官指挥武将,这是重大缺陷。

我朝初期,大都督成为军队最高统帅,由于大都督府的军权过于集中,胡惟庸案之后,大都督府被取消,被改制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与兵部职责不同,相互制约,兵部掌管军事行政事务,五军府掌管统兵作战。

兵部受皇帝之命,可以发令调兵,但统兵权在五军府,统兵将官由皇帝亲自指派。战事结束后,总兵交还兵印,总兵一职临时取消。因而有人称总兵一职为虚衔,总兵一职在朝廷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不久,五军都督府的统兵权名存实亡。如果发生大的战事,往往由兵部发出命令,指派总兵率各军集结后组成征伐大军。

各军在战术配合和军纪方面各不相同,而且各地的总兵大都为平行级别,往往互不服膺,导致最高总兵无法调御,加上朝廷的文官想方设法排挤武将,夺取了统兵权,于是大军统帅一职就由兵部官员担任。

经略一职始自万历援朝之役,经略一职一般是由兵部侍郎出外担任。

根据体制,主帅必须由兵部的大文官出任方能压得住各个山头的总兵。而文官少有真正知悉军事的。我朝的体制又不可能允许总兵这样的武将出任主帅。

这样一来,主帅的选择范围就很有限了,可以担任主帅的人选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曾任抗倭经略的杨镐,一个是曾任辽东巡按的熊廷弼,熊廷弼是大罪四方的人物,对朝廷各党的掌门人都不买账的。

大明的天下之大,在选帅时捉襟见肘,仅有两人可用,这不能不说令人可叹,可悲。

文人极重声名,那些有机会率军打仗的文官,略有寸功,便以边材自诩。杨镐也一向很自负,自称知兵善战。

坦白的说,我认为杨镐的军事能力在文官中是一流的,但是我也认为武将才是最好的主帅的选择,但是这没有可能,杨镐之自负不是没有原因,其他文官,除了少数几个,只怕令人更失望。”

最后,张远照例做了总结发言:“萨尔浒会战中的五个指挥官,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有资格叫做足智多谋的人,更不必说是战略家。

但是将士们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是肯定了的,然而效果很不佳,我估计在战场上,我们损失了六七个人,才能使敌军损失一个人,总的损失估计是十比一,令我十分震惊,这是需要牢牢谨记的教训。

我跟大家透露一个消息,我们的子孙很不孝,他们中有许多的人是连杜松军、马林军、刘綎军,这三支军队在战斗中的英勇奋战是被完全否定了的,不孝的子孙将将士们的精神一并抹杀掉了。

也许可能是他们对失败的痛恨和厌恶,萨尔浒会战的严重后果,文官们推卸自己责任的文字记载,他们不单在作战中对指挥没有多大帮助,而且在战后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三者导致后世人的判断出现失误。那为什么许多人会对失败者的一切努力和精神都抹杀掉了呢?

由文官来指挥大规模作战,这在我们乃至天下的历史上也并不多见的,文官按照惯例被任命为最高指挥官,但职业军事指挥官却不能指望高升到超过野战最高将领的地位。

一个指挥一个军团的将官通常已经达到他的履历的顶点,这也是萨尔浒会战四个指挥官的情况。他们的服役经历和他们的声望大致相等,谁也不能被指望从属于任何别的人,谁也没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以调动大于上述四个纵队中单个纵队的作战编制。

关于谁的责任是最大的问题,我本人认为是杨镐,在被任命为辽东经略之前,他就应该知道自己的战略与朝廷及百姓的意愿是相反的,因此,明智的选择是拒绝上任,我会起立鼓掌致敬的,除非他能实施自己的战略。

一旦选择上任,就得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意志来确定自己的行动,制定的战略和计划就不能是灵机一动的产物,而应该根据双方的关系,对方的特点、组织和状况,按概然性的规律推断出对方的战略、计划和行动,从而确定自己的战略、计划和行动。

当然,朝廷和皇上的失误,指挥官和军队的能力,这四个因素也不容否认。”

说着说着,张远就想到了自己对明朝末年的了解,从萨尔浒会战到广宁失守的这段时期,自己比较了解,其次是农民大起义,其他的就只有宁远大捷,最后是传奇的海盗郑氏父子,再也没有了,真可惜,为什么自己不多读点明末的历史,现在没有后悔药可吃,nǎinǎi的熊。

二十四日上午,练兵之前,首先让甲阵火枪兵对着一百九十二米距离上的人形标靶进行射击,结果是打到第一百二十八发子弹,正好成功开火一百次,没有一颗能命中标靶的。

此时,没有一位军官说话,事实摆在眼前,谁也否认不了。

鸟的,一百步开始射击,脑子有没有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