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 六十七 章(2 / 2)


李良从椅子上站起身来笑道:“既然伯父登门,那么就请进吧!”

健宗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后迈步进到厅堂之内。

李良以晚辈对长辈的礼仪抱拳躬身道:“伯父登门,寒舍是蓬荜生辉,请坐。”

见李良霸着正中的位子不肯挪窝,健宗心道:“好小子,当真实胆大包天啊!寡人登基以来,还没人敢这么接待寡人的,一口一个伯父,全当寡人没看到寡人身上的龙袍啊!”

分宾主落座后李良道:“伯父远道而来,一定是又饥又渴了吧!来人,上茶上饭!”

健宗心中又好气又好笑,看这架势这人竟然把堂堂的一国之君当作来打秋风的人来招待了。不过经李良这一提,健宗倒觉得肚子真的有些饿了。

随着李良的一声招呼,管家李福奉上了香茗,福婶从后面端着托盘来回了奔波了几趟将饭菜端到了正厅,其他的佣人就算是不会哆嗦着把饭菜扣到皇上的脸上去,也是不能用了。

李良当着健宗的面把所有的菜都吃了一小口,然后又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道:“伯父请。”

健宗也不客气了,拿起筷子将菜肴逐个品尝了一遍,有几道菜竟然比宫中的御厨做的还要好上三分。不过虽然可口,但健宗毕竟不是特意来吃饭的,略微进了一些后只吃了个小半饱,健宗就放下了筷子道:“贤侄为什么要这么对朕!”

李良道:“伯父如何对晚辈,晚辈就如何对伯父!”

健宗道:“你好大的胆子啊!”

李良笑道:“非是晚辈的胆子大,有句话不知道伯父听说过没有?叫做‘无欲则刚’!晚辈既不奢望登台拜相,也不乞求封妻荫子,所以也就不在乎了。”

“无欲则刚!”健宗愣了一下道:“好一个无欲则刚!好啊!即便是贤侄对朕无所求,难道就不怕朕在震怒之下取了你的性命吗?”

“别人也许会!但伯父一定不会!”李良针锋相对的说道:“否则伯父就不会亲自登门了!”

健宗看着李良的眼睛,而李良也毫不避让的看着健宗。

健宗道:“你知道寡人来你这里是做什么的吧!”

李良装糊涂道“晚辈不知。”

健宗道:“看来你是在怪朕,怪朕想借着邱瑞给你一个下马威吧!”

李良不知可否的耸了耸肩。

健宗道:“贤侄大才啊!”

“伯父过奖了,晚辈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只是一个混口饭吃的闲人罢了!”

健宗微微一笑,话锋一转道:“贤侄对中原五国的现状有何看法?”

‘正题终于来了!’李良也不再拐弯抹角了,他道:“中原五国本是一家,自两百年前五路诸侯建国以来,各国都在等待时机准备一统中原。其中以赵国地域最广,人口也不少,且民风彪悍,士卒战斗力最强,本来只需稍加积累就可完成宿愿。但其边疆终年受到蛮族的骚扰,且每隔二到三十年就必然会受到一次重创,所以本应该最有统一中原希望的赵国却抽不出兵力来进军中原。”

“丰、卫、燕三国的情况差不多,境内多山地丘陵,不但可耕种的田地少,而且还多是靠天吃饭的旱地,虽有盐铁之利,但盐铁矿藏却多被贵族所占,致使财富皆聚于贵族之手,国虽富但民穷。而他们三国同样也受到外患侵扰,燕国更是时常受到了北栎同蛮族的夹击,若非zhan有地利且受到中原其他四国的援助只怕早已灭国了。”

“而这四国都存在着贵族兼并土地的情况,使得百姓无田可耕只能依附于贵族成为佃客或干脆卖身为奴。”

“至于我大唐吗!”李良笑了笑道:“大唐乃是中原的粮仓,不少地方的稻米都一年两熟,盐铁虽然攻敌不足,自保则有余。而且因为我大唐的贵族子弟成立后必须离家独立的制度,使得贵族兼并的土地的情况没有其他四国那么严重。可惜也正是因为这样,民间百姓相对富足,致使民风柔弱。从上到下以知足者常乐的心态,缺乏进取之心。”

健宗问道:“依贤侄之见,五国都没有一统中原的能力了吗?”

“不然!”李良道:“中原五国都有机会和能力统一中原的!”

“噢!”健宗道:“贤侄讲来!”

“还是先说赵国吧!”李良道:“赵国的边患若利用得当的话,非但不是祸、还能成为以战养战的上好练兵之所。赵国骑兵强横,但赵国却多是用来守卫重要城镇实在可惜。若是他们能集结精锐,仿效蛮族劫掠一样进入草原水草丰美的所在,对分散游牧的蛮族逐一歼灭。牛羊马匹可以解决粮草不足,妇女……妇女可以充实人口,至于男丁吗……斩尽杀绝以绝后患。若是蛮族聚集来犯就撤回城镇,一面依靠高大的城墙抵御以骑兵为主的蛮族,一面可以伺机出动。只要能本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原则,依靠坚固的城垒,不出十年赵国国境千里之内将不再会有蛮族的立足之地。到那时不但解决了外患,还能扩土千里,而且兵也练得差不多了,就可以以骑兵的优势横扫中原了。”

“丰、卫、燕三国也不是绝对没有机会,只要他们其中两国能携手同心,先联手迅速攻占我大唐,取得稳固的粮仓,再选一灾年将另一国瓜分,而后可趁蛮族重创赵国骑兵之时北上。待到灭了赵国之后,两国再决一胜负。中原可定!”

“至于我大唐吗!”李良看着健宗的眼睛说道:“大唐虽然因为是产粮之地,民风柔弱,但在两百年来,十年一次的封地之争使得十一家国公和五位王爷是年年练兵,而三大军团也是一刻不敢懈怠,所以民弱兵不弱。我大唐虽然也有外患,但却没有其他中原四国那么厉害,勾斐的骚扰只是疥癣之疾,只要用兵得当,灭勾斐如同探囊取物。只是若灭了勾斐却会直接对上北栎,所以灭勾斐不如把他们打怕了,就像岳庭元帅于当年在两界关一样,一战打得他们数十年不敢再由所图即可。在稳固了后防之后,有两种方案可选择,一是对丰、卫、燕三国逐个蚕食,想来这两百年来通过将粮食借给他们所得的盐铁已经足够应付战争所需了。平定这三国后,同样待赵国和蛮族交战后再挥军北上。当可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统中原;二是先北上消灭赵国,在设法消除蛮族的外患后再图谋丰、卫、燕三国,这样做当可在十五到三十年的时间内统一中原。”

“这两种方案各有利弊,先取丰、卫、燕三国,必然使赵国警觉,而赵国的军力也是最强大的。一旦赵国有所防备将精锐骑兵从北方提前调过来的话,必然是一场恶战。而其利就在于,有了丰、卫、燕三国的盐铁之利加上我大唐的人力物力,可制作大量的弓努用于对付赵国的骑兵。而且那时,我们是以中原四国之力攻打赵国,就算是蛮族也来的话,同样可以逐步推进在平定赵国的同时将蛮族驱逐回草原。”

“赵国的骑兵分散在赵国的北方边境之上,先取赵国的话,只要用兵得当,当可在北方骑兵回援的路途上逐个击破,我国兵力损失会小的多,而且得到了赵国的铁骑后,对攻打丰、卫、燕三国是很有帮助的;但这样做的话,蛮族很可能会趁机而入,到时候即便能将蛮族击退,不但赵国将是废墟一片了。而且因为我大唐因为连续同两股骑兵在平原作战,损失一定会很大,若是丰、卫、燕三国趁机发难的话,后果会很严重的。”

健宗听完李良的分析后,闭起眼睛似乎是在沉思。但从他急促的喘息之声和颤抖的身躯上看,他似乎又是在平静激动的心情。过了很久之后他才说道:“贤侄啊!寡人没有白来,你当是我大唐统一中原的栋梁之才。”

李良道:“伯父太过夸奖了,其实以大唐的国力,统一中原并非难事。”

“不错!大唐想要统一中原的话,的确不是什么难事!”健宗点了点头道:“根据密录记载,早在建国之初,我高祖皇帝就完全有能力统一中原,但是经过他的测算,如果当年就不计后果强行统一的话,以中原的人口和国力来看,很有可能为外敌所乘,无论是蛮族南下还是北栎东来,我中原子民很可能就要亡国灭种了。所以我高祖皇帝密令郑氏子孙,若要统一中原,必须要达到一个条件,那就是中原五国人口的总和必须要超过蛮族六十倍以上,才能谋划统一,这样即使在统一中原之战中人口死伤了大半,也可有足够人口恢复生产和有足够的兵源来应付外敌。目前单我大唐就有在籍的子民将近三千万,已经是蛮族人口的二十倍还多,加上其他四国的人口,这个条件基本上已经达到了!”